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牵手大院大所 打造人才特区

2017-09-07 08:17:0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泰州医药高新区构建适应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体系,全力为区内企业提供新药申报、研发成果孵化等专业化服务,让企业家、科学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创新和发展。全区现已落户800多家国内外医药企业,包括9家全球知名跨国制药企业,1000多项医药创新技术成果成功落地申报,20个一类新药取得临床批件。仅去年,中国医药城申报的生物制品数占全国的6.7%、全省的60%。今年上半年,园区新增药品生产许可证3张,GMP证书3张,GSP证书3张;新增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6张,医疗器械注册证15张,医疗器械备案证18张。这些认证是企业产业化的最后一道“门槛”,园区藉此快速步入“收获期”。在这个过程中,园区尤其注重营造企业创新的科研环境,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区内各类研发机构已超过60家,区内企业与国内外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创新型园区的发展,必须依靠资源要素的集聚来全面增强原始创新供给能力。泰州市围绕打造“人才高地”,针对中国医药城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比如,每年拿出60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对医药城重点引进的海内外领军型、高层次、紧缺型人才给予支持,最高可获500万元项目启动或风投资金,今年专项资金已递增至1亿元。园区企业亚盛医药公司董事长杨大俊博士研发的一个新药卖出3亿元高价,对这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国医药城已给予其数百万元人才专项支持,短短几年间,杨大俊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出多个单靶点、双靶点和多靶点药物,填补了国内空白。

人才“金三角”是中国医药城柔性引才、打造“人才高地”的又一亮点。医药大市泰州对高层次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创新形成人才“金三角”模式:部分高端人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做研发,在中国著名大学做教授,在泰州医药高新区创业。中国医药城已累计引进3000多名生物医药类高层次人才,其中外籍院士2名、两院院士5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5名、江苏省“双创人才”92名,在全国同类园区中名列前茅。为了使高端企业和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中国医药城建成大小分子实验室、疫苗工程中心等1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覆盖产业创新、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

一个新药品从研发到临床实验再到走向市场,一般需要10年左右,而泰州复旦张江药业今年上半年新推出全球第一个用于治疗鲜红斑痣的一类新药“海姆泊芬”,此前只用了6年,现已迅速投放国内20多个城市,预计年销售额将突破1.2亿元。

本报记者 顾介铸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