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我的故事]刘贵芳和她的爱心敬老院

2017-09-07 08:11:44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9月7日消息(记者王志勇 王志达 邯郸台记者赵峰)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中央不断出台支持养老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从公办敬老院到民办养老院,从民营公助到公建民营再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形式在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老人们体会到了政策带来的获得感。

就在这五年里,河北省广平县的刘贵芳开办了爱心敬老院,从2012年的艰难谋划,到如今成为当地的明星敬老院,如此华丽地转变让刘贵芳切身感受到了养老政策的巨大投入。

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村,刘贵芳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一名乡村医生。她和丈夫孙志宇行医超过了30年,多年的村医经历,让刘贵芳打心眼里对农村的孤寡老人有一种怜悯之情,“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很多孤寡老人,有了病了没人照顾十分可怜。”

怎么样才能让有需要的老人既能养老,又能看病?2012年刘贵芳夫妇萌生了建养老院的想法,想给患病的孤寡老人提供一个家。2013年养老院开始开工建设,但本以为做好了充足准备的刘贵芳却遇到了重重困难,最棘手的就是资金问题。“借遍了亲戚朋友,甚至最困难时把孩子的车和房子都变卖了。”

2014年刘贵芳爱心敬老院正式投入使用。在南阳堡镇南阳堡村的主干路上,两座白色小楼赫然矗立前后呼应,临街的一幢是南阳堡镇卫生院。卫生院的后院就是养老院,两座建筑之间仅相隔50米,这短短的50米却打通了“老有所医”和“老有所养”的绿色通道。

刘贵芳说,在当时这所敬老院是广平县第一所民办养老院,因此各方面条件都不尽如人意。“一开始生活水平达不到,资金少,条件差。”

让刘贵芳没想到的是,自己幸运地赶上了国家政策扶持的大船。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地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兴建养老机构,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医养结合”让刘贵芳看到了希望。提起现如今老人们的伙食,刘贵芳十分自豪。“现在老人每天能达到十五、二十块钱 ,还有配餐中心有营养师给老人合理的配餐调剂。”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