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文化产品应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让社会效益落到实处

2017-09-07 08:06:58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合肥9月7日消息(记者何源)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繁荣,电影、演出、图书等产品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文化产品能否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不仅体现的是文化企业的担当,更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需要解决好的重大基础性问题。

今年6月,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获得中国新闻出版业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虽是学术性著作,却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先后入选“中国30本好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等等。系列推出1年多,销售量已突破2万套,切实达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安徽教育出版社营销部宗明亮:一套书一旦突破2万,就定义为畅销书。《中国通史》兼具了学术性、普及性和科学性在里面,把长效书做成了畅销书。

安徽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张丹飞表示,他们一直把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同纳入量化考核范畴:走市场这块的编辑,社里制定的考核指标一直是社会效益占大头的,大概在51%。

中办国办2015年印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目前,全国178家省属重点文化企业,大部分已明确把“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经营理念写入了企业章程。

文化学者张玉玲:社会效益要有硬约束,在企业考核中占50%;同时社会效益的一个硬保障的机制。当和经济效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有保障,让社会效益落到实处。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