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一号工程”的四川探索

2017-09-07 06:11:4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写在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之际

□本报记者 熊筱伟 祖明远

8月30日,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决赛在绵阳市落幕,20个进入决赛的项目中,有四分之一来自四川,创历年新高。

自列入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点区域起,绵阳市不乏这样的时刻:国内首只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在这里诞生,全国唯一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平台在这里建成,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这里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时间再次走到新的节点。9月7日,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绵阳市开幕,将展示省内外最新高新技术成果,开展国际前沿科技交流合作。

一场盛会,呼应一个大格局。过去一年多来,我省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发展的“一号工程”,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抓住关键

构建军民资源转化新格局

本届科博会上,军工领域的参会名单十分“亮眼”:中兵装备、航天科工……国家12大军工集团中有11个确定组团参展,国家国防科工局首次组织全国范围内民参军企业参展。

“上半年,我们刚与川航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有望用于民用航空领域。”解放军5719厂厂长张铀表示,与四川民企的合作将在未来持续展开。

热忱对接,得益于藩篱的突破。“军民融合关键是军民资源有机互动转化,这需要破除相关利益藩篱、制度藩篱,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最鲜明的任务,四川找准了着力点——

为了降低“民参军”门槛,我省启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两证”联合审查试点,企业不用多地“往返跑”就可取得相关资质,降低相关成本; (下转04版)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