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小剧团玩转大舞台

2017-09-07 05:26:4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由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举办的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近日在北京举行。江苏省涟水县淮剧团的现代淮剧《留守村长留守鹅》一马当先,作为开幕式剧目为会演掀开“红盖头”。

村里的青壮年男人都进城打工了,二黑村长带领留守妇女们养鹅致富,一条默默的废黄河,一座偏僻的汇水村,一个黑黑的陆村长,一群泼辣的留守妇女们……《留守村长留守鹅》以江苏苏北农村普通村干部为原型,通过大量的乡村俚语入戏,向观众徐徐打开了一幅具有浓郁苏北韵味的风情画,再现了乡村基层干部坚守村庄,关爱留守妇女这一新农村的弱势群体,歌颂了党员干部为民吃苦、为民奉献的朴实情怀,赢得满堂喝彩。

这部新农村建设题材的轻喜剧之所以得到垂青,绝非偶然。2013年荣膺“全国双服务先进集体”称号的涟水淮剧团已有60多年的建团历史,创作演出大小剧目300多个,演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前几年创作演出的现代淮剧《鸡村蛋事》,一举获得江苏省淮剧节、戏剧节、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大奖和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几十年的坚守才有今天的突破,”在剧中扮演村干部角色的陆前生团长直截了当:“我们不靠什么‘噱头’来哗众取宠,就是用这种老百姓熟悉、喜爱的传统表现形式,把咱老百姓的身边事‘搬’上舞台!”

据介绍,涟水县设立300万元“双名”工程基金,培养文艺名家、打造精品名作,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关注现实题材,创排了《鸡村大事》《莲子》等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传统文化作品,草根艺人还把“二喜摔跤”“美猴王”等民俗文化“搬”到了国际大舞台上。

搭起了平台、理顺了机制,让淮海戏、淮海琴书、淮海锣鼓等土生土长的乡土文化在涟水阡陌小巷重焕生机,源于清代、流行于苏沪徽一带的淮剧得到越来越多票友的追捧。陆前生说:“我们在创作的同时,不忘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方针政策,每年‘送戏下乡’、公益性演出130多场!”淮剧不光年纪大的人爱听爱唱,一些年轻人也静下心来欣赏,有的还能走上舞台“秀”一嗓子呢。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