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地块的商品房和保障房小区,因为一道看得见的隔离墙,引发了双方的不满,位于西三环的两个小区业主最近正在经历争议和阵痛。当商品房地块上配建保障房已经成为一种土地供应的新方法,如何运用新模式管理好“混居”小区成为现实的问题。
一道墙隔出“两个小区”
“您说那道隔离墙啊?那在东区,就是那边正在建的楼。”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小区西区,提起隔离墙,小区的业主无人不知。
位于西三环丰台北路上的这个小区是一个限价商品房小区,也是被一片高端住宅环绕的小区。2016年3月,小区东区的923户业主在陆续收房之后发现,原本属于同一地块的、紧挨着的商品房,和自己的楼栋之间出现了一堵砖红色雕花隔离墙。
“本来南门是直接通三环路的,但现在我们要绕着整个小区,粗略计算一下大概3.5公里。”小区业主们反映,由于这道隔离墙的存在,不仅造成了居民们出行的不方便,而且让很多人感受到了不公平。
无独有偶,位于东坝的某小区自住房业主不久后也发现,和隔壁的小区之间被设置了一条隔离带后,购房合同中30%的绿化率没有达到,且隔断后自住房容积率从原先规划的2.2上升到3.4。
两个小区的保障房业主就开始向有关部门投诉,有关部门也于日前表示不允许设置隔离墙。不过,这又激起了商品房业主的投诉。记者看到,商品房业主目前并不同意拆除,围墙仍在小区内存在着。
成本计算下的分割之举
小区的“隔离墙”纠纷,并非孤案。早在今年5月,针对北京市朝阳区、大兴区、房山区存在分隔管理问题的五个商品房配建保障房项目,北京市住建委住保办已经会同物业处、监察执法大队,以及朝阳、大兴和房山区住建委、房管局对开发建设单位和物业企业进行了约谈,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在商品房地块上配建保障房项目,这实际上是一种土地出让的新探索方式。”一位不愿意署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2010年起,北京在土地出让中,逐渐将保障房地块配建到商品房地块中,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主管部门对中小套型户型的倾斜,纯商品房地块已经很难在北京的土地市场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