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熊孩子”背后 往往有着“熊家长”

2017-09-06 08:36:5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一评再评

据报道,不久前,因台风原因,南宁机场一航班无法起飞,一群未成年人在家长的“指示”下抢占航空公司柜台,并在柜台里玩起了游戏。最终,警方赶到现场,劝离进入柜台内的孩子,并对孩子家长进行了批评教育。

《钱江晚报》:部分旅客“以闹维权”反而是在糟践自身的权益。自己闹还不够,还指示孩子去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的柜台里大声闹、玩游戏,来宣泄不满,这就更过分了。过分之处不仅在于对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的干扰,更在于将这种“以闹维权”的思维和行为传递给了孩子。

再评:近年来,“熊孩子”成为热词,这个细节一定程度上让公众逐渐看清了其背后的熊家长特征,只会顾及自身的狭隘利益,而看不到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如今,许多家长在教育上非常舍得花钱,言必称“爱”,是“为了孩子好”,可是用三观不正的“爱”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本质上传递的是害。怕就怕某些家长始终对自身的不合格浑然不觉。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