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为大秦岭赢一面“绿牌”

2017-09-06 08:22:0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康传义 孟珂

一次,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造山带地质研究所所长张国伟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一段让他痛心的故事。

多年前,张国伟在黑河考察,曾发现数亿年前火山喷发的熔岩在海洋中形成的典型枕状构造。这些枕状构造被河水冲蚀后形成巨石,坐落在河岸和河滩上,是非常古老稀有、又保存完整的地质遗迹。然而,后来当他再去那里准备对该遗迹进行深入研究时,却发现该遗迹已不复存在,原因是山里修路时把河床炸掉了。

地质遗迹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是人类了解生命和地球起源、演化过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实物资料。地质遗迹的毁坏是科学研究的遗憾,更是全人类的遗憾。地质遗迹的保护关乎历史,更关乎未来。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认为,建设地质公园可以说是保护珍贵地质遗迹最为有效的方式。

就秦岭终南山而言,自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以来,公园管理部门编写了《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划定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对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实行不同的保护和开发标准;组织专家建立了地质遗迹保护名录、地质遗迹保护档案;在华清宫、翠华山景区建立了自动化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地质遗迹保护得到全面加强。

跻身世界地质公园8年之后,秦岭终南山迎来了第二次再评估。再评估既是压力又是动力,以迎接此次再评估为契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在软硬件设施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后续的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旅游开发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有专家指出,集科学、人文、生态价值为一体的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将最终被打造成关中城市群的生态景观带和绿色经济带,形成新的旅游经济增长极。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