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海南:新生家长上“开学第一课”

2017-09-05 09:46:56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C

学习常态化 亲子共成长

家庭教育,虽然已普遍得到了家长的关注,但仍存在一个理解的误区,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却忽视了家长自身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教材”。“教材”不及时更新,甚至出了错,怎么教好孩子?

滨海九小校长潘华莉在“开学第一课”上给家长播放了两个视频故事:一个是家长问孩子,“如果飞机出事故了,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包,你会怎么做?”

孩子刚回答“我会带上降落伞包”,就被家长打断,“怎么这么自私?”孩子委屈地说,“我想赶快落到地面找人来救飞机上的人。”

另一个故事是,家长不愿意赡养行动不便的父母,用担架把老人遗弃到森林里,并准备把担架带回来。孩子看见了说,“还是别把担架带回来了,免得以后我也用这个担架把你们抬进森林里。”

这两个故事,告诉家长要学会倾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当好榜样。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父母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永远在路上”,“开学第一课”仅仅只是一个阶段的起点。

吴少兰表示,学校组织“开学第一课”既是幼小衔接“磨合期”的应急之举,也是为家长今后的自我学习做个铺垫。“当教师要有教师证、当记者要有记者证。当父母是唯一一个不需要经过培训考核,不需要持证就能上岗的职业。”吴少兰说,育儿是门技术活,不是每个父母都能胜任,成为合格父母。所以学校一直跟家长强调,要树立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理念。

一直从事“问题学生”转化研究的房娟说,“问题学生”的产生,与“问题老师”或“问题家长”分不开。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方式与孩子人格的养成有着直接联系,甚至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家长的自我学习、常态化学习非常重要,不能做“坑娃”的爹妈。

“孩子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家长要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避免‘踩雷’。”房娟举了个例子,孩子11岁左右时会有“中央舞台”的心理,觉得周边每一个人都在注视自己,所以家长批评孩子要注意方式,不能当众说,否则孩子会觉得没面子,更加逆反,达不到教育效果。

家长实现常态化学习,有一个可以利用的重要平台——家长学校。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