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铭记历史延续民族精神

2017-09-05 08:22:0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董盈姚建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4日,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江桥蒙古族镇中心学校的师生迎来“开学第一堂历史课”,翻开最新修改的历史教材,朗朗读书声带人们重温抗战的历史。

江桥蒙古族镇位于嫩江右岸,1931年11月4日,爱国将领马占山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嫩江桥战役”,打响了中华民族武装抗日第一枪。为了回顾历史,江桥蒙古族镇中心学校此次开展了题为“抗日战争——血与泪的记忆”主题班会。为了让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更直观的感受,师生们一起来到抗日将领马占山的铜像前,缅怀英雄。

师生们随后又来到江桥抗战纪念碑前,江桥抗战纪念馆馆长刘国忠为同学们讲述了江桥抗战的意义和历史地位,以及江桥抗战纪念碑的寓意。接下来,同学们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参观了江桥抗战纪念馆,通过馆中的图片、视频、场景模拟等,感受回顾江桥抗战的历史。

刘国忠说,江桥抗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军队有组织、具规模武装抗日第一场战役。这是学生们新学期的第一堂历史课,把历史课开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环境的枯燥,让历史变得生动起来。

活动结束后,学生范承皓感触颇深:“作为江桥人我感到自豪,因为这是英雄的土地,铭记历史是我们的责任,这段历史可以激励我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报答我们的国家,报答养育我们的这块英雄的土地。”

江桥抗战纪念碑前,江桥抗战纪念馆馆长刘国忠正在为江桥镇中心校的学生讲述江桥抗战的历史。 本报记者姚建平摄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