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证件的“一体机”正开足马力生产证件。
工作人员正在查验证件信息。
一边是出入境人数“井喷”,一边是证件签发时限缩减
□本报记者 刘宏顺/文 肖雨杨/图
9月4日,省公安厅出入境总队发布消息,今年暑假,我省居民申请出国(境)人数达103万,创历年新高。
随之而来的是出入境部门的制证压力。数据显示,2016年我省出入境日制证量近2万本,位居全国第四。而为了提高服务效能,2014年,出入境证件签发时间由15个工作日缩减到了10个工作日。
一边是数量“井喷”,一边是时限缩减,如何保质保量将出入境证件送到群众手中?记者走进省公安厅出入境证件制作中心,见证了证件诞生的过程。
【质量关】
“草木皆兵”对工作人员指甲长度都有要求
昨日,记者来到省公安厅出入境证件制作中心,刚出电梯就受到了严格的安保“礼遇”。
省出入境总队副总队长白亚林介绍,全省的出入境证件都在这里生产。而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证件,其制作过程要求很严,“车间安保级别与生产印刷人民币一样。”
踏进大门,记者被要求穿上鞋套,随后又被领进“风淋室”,而制证中心工作人员全部头戴防尘帽,身穿防尘服,脚踩鞋套。“我们甚至对工作人员的指甲长度都有明确要求,以减少电子护照每平方毫米的尘埃数量。”省公安厅出入境总队制证中心负责人罗君才介绍,“由于气温过高、过低导致的热胀冷缩会影响证件质量,制作车间全年恒温恒湿。”
据介绍,收到市、州出入境管理部门上传的申请人信息后,制证中心的一体机将自动完成芯片写入、打印信息、覆膜、打印签注、核验信息等程序,但机器产出的证件只是“初成品”。
“从‘初成品’到‘成品’要经过光学和电特性核验,确保每一本电子护照达到字符误差小于0.5毫米。还要经过人工对打印效果的检验,以及电子芯片信息的核对。”罗君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