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她以一颗温暖的心直面灾难和死亡

2017-09-05 07:26:4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我在从九寨沟回来的路上,得知了获奖的消息,最初很兴奋,可是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冷静了下来,我想起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而就在我从九寨沟回来几天之后,九寨沟又发生了大地震。一个人的荣辱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

——廖小琴

近日,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京揭晓,41岁的成都文学院签约女作家廖小琴,以小说《大熊的女儿》全票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小说奖,成为成都第四位荣获这一全国性文学大奖的作家。

廖小琴齐耳短发,瘦削的脸庞,戴一副宽边眼镜,穿一件白色中式罩衫,套一条枚红色长裙,文艺范儿十足。腕上带着一只手表,似乎透露出某种严谨。

廖晓琴毕业于西华大学,她学过市场营销,也念过学前教育,写作则是她一直以来的爱好。大学毕业后,她曾在一家金融公司做文案策划,不久又到一家图书企业做编辑。此外,她还兼职做过心理咨询师。

2008年,四川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廖晓琴到川大华西妇女儿童医院探望受伤的灾区孩子。一位手臂受伤的小女孩,因为曾亲眼目睹父亲被埋进废墟,入院后一直不说话。廖小琴第二次去看她时,与一名志愿者一起,给她带去了童书和mp3。第三次去看她时,小女孩忽然对廖晓琴说:“《豌豆公主》很好听。”

《豌豆公主》是mp3里存储的童话。医护人员说,这是小女孩入院后第一次开口说话。廖小琴感到很震惊:“文学的力量真是强大!”

那一刻,廖小琴萌生了为孩子们写书的愿望。

她的写作直面灾难与死亡

经历汶川大地震后,廖小琴开始动笔创作长篇小说处女作《29幅年画》——一个与汶川大地震有关的故事。

“我在写作儿童文学时,从来不回避灾难与死亡。”廖小琴说话的时候很朴实,也很诚恳。

经历汶川大地震后,廖小琴开始动笔创作一个与汶川大地震有关的故事,那便是她的长篇小说处女作《29幅年画》。她从一个13岁少女角度,描述了年画小镇在遭遇地震后重建文化和精神的历程。

她写的童话彰显人性的美丽和高贵

2009年,准备做母亲的廖小琴辞去工作,回归家庭,同时也开始提笔创作。她参加了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邱易东组织的儿童文学创作培训班。就在这一年,她创作的短篇小说《菊奶奶的一件新衣》以“麦子”为笔名发表了,次年获得了2010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