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最后的汉白玉矿关停建公园

2017-09-05 04:16:5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废弃的汉白玉矿坑涌出山泉水。

本报讯(记者 张淑玲)通体洁白无瑕、质地莹润细腻,产于房山区大石窝镇高庄村的汉白玉名闻遐迩。如今,具有两千年汉白玉开采史的高庄村主动封停矿区,并向本市及房山区国土部门申请提前4年注销采矿证。记者昨日获悉,作为房山区最后一家封停的非煤矿区,该村采矿证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注销。目前,该村正依托采矿区遗留矿坑,绿化修复生态,并转型打造成一座汉白玉遗址公园。

大石窝镇地处房山西南丘陵地带,高庄村位于大石窝镇中部,是国宝“汉白玉”的故乡。故宫、颐和园、天坛、卢沟桥、十三陵等所用汉白玉石材,均取自该处。

昨日下午,一拐进高庄村,记者便见街道两侧鳞次栉比的皆为汉白玉雕刻厂。右转进入一条窄得仅容一辆车通行的泥土路,目之所及均为一垛垛洁白石材,蔚然壮观。

顺泥土路西行约一公里,道路左侧一塘碧波突然闯入眼帘。温润如玉,天光云影,细波粼粼,四周的白色崖壁险峻清奇。“这儿是挖汉白玉后遗留的矿坑,深70米。这水是从矿坑里涌出的山泉,水温14℃,冬暖夏凉,现已深50米,再过两天就能涌满池塘。”大石窝镇镇长朱华俊介绍,晴天泉水能见度极高,“乘船下水,可看见坑底采挖汉白玉留下的钢钎印。”

在今年72岁的村民高景元眼里,该村的变化不仅仅是大矿坑变成了泉水湖,他感觉村里环境又回到了自己儿时的模样,“那时村里有5个泉眼,一年到头不断涌水,冬暖夏凉,我小时候老在泉水里泡澡、抓鱼。”

老人说,最近几年,随着大型机械进山采挖汉白玉,挖山抽水,越采越深,泉脉都给挖断了,泉水干了,泥沙淤积,垃圾、杂草遍地。晚上,采挖机械的巨大轰鸣令村民半宿睡不着。车辆载着上百吨石材跑,轧坏了泥土路,路上浮土有30厘米厚,西北风一吹,全村乌烟瘴气,“晒的衣服上落满土,院里种棵花,叶子、花上也全是土。”

去年汉白玉采挖一停止,村南的泉水河,以及村子南侧的5个泉眼,便开始“汩汩”冒水了,“村南的泉水河有半米深,三四个泉眼喷的水也有半米多了,现在村里是沟满河平。”老人感慨。

去年底,继先后关停70余家汉白玉矿之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房山分局、大石窝镇及高庄村村委,决定提前停止汉白玉采矿,并申请注销至2020年12月15日才到期的采矿证。

“保护生态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配合,坚决不能再‘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粮’。”大石窝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高继金称。

村镇召集8个采矿班组负责人开会,开全体村民大会,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退出。去年底,今年46岁的一号矿班组负责人高明福带头,将采挖设备全部退出采矿区。他对记者说,其开采矿山17年,将村民工资从每天20元涨到200元,本来有些舍不得。但是,再大的金山银山也迟早给挖空,“我一听停止开采后,还要建矿山公园,特别高兴,这就是要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如今,占地约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汉白玉遗址公园已初步完成规划。规划方案显示,该公园将利用遗留的矿坑原貌,依托多变的山体地形,建成包括“石雕体验”、“水上乐园”、“摩崖石刻观赏”、“都市农业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矿山公园。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和两千年来的汉白玉文化亲密接触,可亲手拿起工具,体验“敲、打、滑、拉、安”汉白玉雕刻技艺,还可观赏摩崖石刻,体验都市农业。

昨日,已同矿山打了25年交道的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房山分局副局长鲁永来告诉记者,该处满目疮痍的山体还将全面进入生态修复,补上新土,绿化美化,最终长期恢复该区域的水资源及生态。

?汉白玉遗址公园全景效果图。

高庄村供图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