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看陇原新成就】金融助学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2017-09-04 07:10:5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兰州讯(记者范海瑞 曹立萍)“妈妈,我不想上学了,想去打工,挣钱供哥哥上学。”家境贫寒家住会宁县的刘少珍和哥哥刘少锋在3年前同时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刘少珍说出的这一席话,深深地刺痛了母亲刘梅的心。正当全家一筹莫展时,一份生源地助学贷款协议解了两兄妹的“燃眉之急”,帮助他们安心入学就读。

在我省贫困乡村,助学贷款政策的“阳光”温暖着很多像刘少珍兄妹这样的优秀困难学子,“因贫失学、因学致贫”现象逐步成为历史。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的78.6亿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助57.3万名学子顺利求学。

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因贫失学、因学致贫”始终是困扰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为破解这一难题,2006年,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银监局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商业性生源地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有机结合,创新推出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这一举措,按照“信贷为主、财政奖补、信用保障”的总体思路,(转5版)

(接1版)在借款对象、申贷条件、贷款金额和期限、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方面作了完善,创造了一条覆盖更广、办理更便捷、风险更可控的市场化金融助学新路子。

甘肃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在政策设计和工作实践中,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催生了国家统一助学贷款政策的进一步创新。2007年8月,在借鉴甘肃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金融部门推出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贴息、风险补偿金由财政全部承担的补偿激励措施,扩大了贷款适用高校范围和贷款对象,将国家开发银行确定为贷款承办行,将包括甘肃在内的5个省市确定为首批试点,并在甘肃会宁县举办了启动仪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延续扩大了以往助学贷款的政策优惠,弥补了贷款管理、办理流程、风险分担等方面的不足,更加贴近贫困学生需求,助学面不断扩大。2017年,全省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将达到26万人,贷款金额将超过16亿元,分别比十年前增长10倍和12倍,贷款金额居全国前列。

信用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灵魂”。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采取“生源地申请+信用免担保”的做法,推动形成了信用促助学、助学增信用的正向激励机制,在高校学生中树立起诚信做人、诚信贷款的良好风气,为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获得助学贷款创造了良好环境。我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推行10年来,全省助学贷款本息回收率达到99.7%,其中24个县区实现百分之百回收,贷款学生信用意识和还款意识明显提高,逐渐形成由“被动还款”向“主动还款”转变的良好局面。

为将生源地助学贷款惠民政策深入开展下去,下一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将协同我省银监、教育、财政等部门,引导金融机构把金融助学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防止因贫失学、因学致贫、因学返贫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为金融助学重要着力点,不断加大贷款投放量,全面扩大贷款覆盖面,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孩子考得上就读得起”的美好愿望。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