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技术党支部书记 姚鸿洲
实体工业有创新力
作为一名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工作者,我见证了这5年来轨道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重庆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轨交通的需求逐年增大,创新研发也有跨越式突破,成为行业标杆,不仅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更在国内外市场获得认可。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我期盼对包括轨道交通行业在内的整个实体工业能有更多的政策引导和激励,将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成服务型、智能型企业,让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工业的代名词。
本报记者 李 坚采访整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 赵庆华
养老体系有服务力
随着医疗改革持续推进,我所在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重庆首家医联体践行者,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补足基层医院人才短板,全方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造福更多百姓。
近年来,我关注到失能老人占到老年人群的18%,养老往往重养不重医,缺乏科学照护。期待党的十九大能多关注老年弱势群体,通过家庭、社区和政府3个层面共同努力,建立起慢病管理体系和社会保障支持体系,实现病有所治、老有所养。
本报记者 李 坚采访整理
重庆两江新区星系列楼宇党委专职副书记 刘海燕
非公党建有感召力
过去5年,从严治党在非公领域从点到面纵深推进,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现在党员党性观念越来越强,党内政治生活更加规范,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党建工作有效促进了重庆两江新区的开放开发。我所在的星系列楼宇园区是创业创新示范引领区,园区1000多名党员中,学历高、思想活跃的年轻党员占了80%。通过在非公企业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设立党员课题攻坚组、党员创新先锋岗,彰显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对十九大召开充满期待,我将恪守党代表职责使命,把基层党员的心声带到大会上。
本报记者 李 坚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