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版《邯郸梦》在英国的演出现场。左二为本文作者
在《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交错的音乐声中,我身着彩裤水衣,从观众席走向舞台,向另一位莎剧演员招手示意,走向台口的烛台。按照安排,演出从我上台点亮蜡烛开始。演出前,工作人员特别买了一支新蜡烛。上台后,我才发现灯芯埋在蜡烛里,怎么点都点不着。火柴就要烧完,我用手指去帮忙挑拨灯芯,十指连心,一阵灼痛,火柴就要熄灭,但手上有油,也就靠着这一点点油,终于把蜡烛点亮了……
这是中英版《邯郸梦》伦敦首演时的一小段插曲。此后我每每想来,总觉得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是汤显祖的在天之灵护佑着我在异国他乡把蜡烛点亮。
缘起2009
缘起愿生,中英版《邯郸梦》,萌生于我7年前的一个心愿。
2009年1月,我率江苏省昆剧院赴英国埃塞克斯郡作“江苏周”演出,把中国的昆曲艺术带到莎士比亚的故乡。演出结束后,主办方邀请我们参观莎士比亚故居。在那里,我惊奇地发现莎士比亚的逝世时间是1616年,恰巧与汤显祖逝世同年!当时我就迸发了“2016汤莎会”的想法,并且许下心愿——我要在2016年,即两位戏剧大师逝世400周年之际,以昆曲人的方式,让“汤莎相会”!
此次出访,我们还与英方约定,次年启动实施“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艺术教育计划,互派青少年学生学习对方国家的优秀传统。2010年暑假,埃塞克斯郡8所学校的40名学生来到南京。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他们与江苏省昆剧院的演员面对面交流,不仅系统学习了昆曲生、旦、净、末、丑等家门行当的知识,还学会了《牡丹亭》“游园惊梦”的片段,练习了扇子功和把子功。2011年暑假,江苏8所学校的40名学生赴英国学习莎翁戏剧,接受英伦文化的熏陶。中英两国的年轻人在学习对照中,回望自身传统,用伟大的戏剧之光探照彼此的心灵。
波兴2016
当2016年到来,不出所料,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话题热了起来,莎剧一场又一场地在中国上演,中国剧团一个接一个地去英国。
恰在此时,伦敦设计节南京周在伦敦举办,他们了解到我此前已经着手过汤莎交流,就来找我商量,希望我能够参与其中,还直接去伦敦为我找剧场。但他们回来后却有些失望地对我说,伦敦很多剧场都排满了,只找到一个有400年历史,还保持着建造之初状态的、没有电的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