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爱书人心中有自己的世界

2017-09-03 08:15:5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爱书人心中多有属于自己的大师,自己的名著。在西方文学经典中,我尤其喜欢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雨果的《悲惨世界》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我不厌其烦地给朋友们讲述简爱、冉阿让和聂赫留朵夫给我带来的精神震撼。这种种精神震撼,在我的心中荡开的涟漪,至今没有完全消失。

然而如多数人推崇的更多的文学名著,我要么闻所未闻,要么读过不知所云,要么至今提不起阅读的兴趣,比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鲁斯特的 《追忆逝水年华》等。如果我也在心中认定他们是名著的话,那我肯定是人云亦云假话连篇了,因为我并未亲自感受过这些作品的精神魅力。

茫茫书海,我不喜欢的我就不读,不必管别人怎么夸得天花乱坠。书到今生读已迟,我就读自己喜欢的。倘能从自己喜欢的作品中,收获一己的快意与欢愉,并因之而使自己不断强大起来,已是难得的福分,又何必索求太多呢?阅读欲望的无边无际,不也是人生的困惑?多少次面对所谓“必读书单”的时候,我总是心生强烈的疑惑。这个世间,哪来的必读书呢?比如为考试为职业而读的读书,是不在真正的读书之列的。“必读书单”带着一张严肃的面孔,说一不二的口气,令人疏远之余,还带着三分畏惧。窃以为,书单其实都是用来推荐的,“推荐”二字带着商量的语气,给人一种灵活的自由度。看不看推荐书单随你,读不读随你,怎么读随你,读后有啥感受更是随你。

因此,每个读者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名著名篇,在阅读的人生历程里,不必也不可能苛求读者拥有一样的取舍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是自由的、任性的,即使是在已有定评的传世经典面前,你也可以读不下去就放下,看不明白就离开。谁也不能强制你把某一本艰涩难啃的名著读完。此时此刻,自由是阅读的外在标准,愉悦是阅读的内心感受。人类文明由古至今,从来没有一本写给世间所有人读的书。

对中国读者来说,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四大名著”,不必非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部长篇不可。你如果认为《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也在四大名著之列,又有何不可呢?那些书目,给予我们的不应当是束缚或局限,而应是一种参考与借鉴。这样才能让我们在领略文字风景的同时,保持一份自由,在与书籍的耳鬓厮磨中渐渐心生愉悦。如此一来,书籍成为生活的伴侣,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才是可以期待的现实。

唯有自由与愉悦双重标准的兼而有之,才能让读者充分感受阅读之美,也才可能从一个认识到读书好的人,变成一个好读书乐读书的人。在一个好读书乐读书的人心中,阅读之旅不是短暂的驿站休整,而是每日的沉潜把玩沉迷其中,不读书则心中感到不畅快不舒服,好像缺了点什么。长久住在一个没有书房的地方,住在一个没有书的地方,他也会觉得是住在一个苍白乏味的空间里,少了人生该有的诗意与缤纷多彩。

(作者系书评人)

□张家鸿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