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探访95岁抗战老兵:住着五十年的老屋 只想过平淡生活

2017-09-02 19:00:51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他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面色红润,有着一口整洁的好牙,大口吃饭,大嘴吸烟。走起路来很是稳健,无需任何搀扶的物件,着急的时候,甚至还会在坑坑洼洼的地面小跑起来。他听力正常,思维清晰,跟人聊天一点也不含糊。有时闲不住,他甚至跑到地里,不是弯着腰插秧,就是帮人拔花生。

但他那个住了五十多年的老屋子,可没能如他那般“硬朗”。

屋子藏在大山环绕的村里,由山土堆砌而成。土黄色的外墙,在邻居那栋新盖楼房的映衬下,显得更为粗糙老旧。内墙的沙石开始脱落,窗上的木杆也在老化,角落里堆着干柴,做饭还用土灶。电是两年前才有的,他却总舍不得用,灯不开,整个老屋昏昏暗暗。

冰箱、洗衣机、电视机,还有墙上那些崭新的“荣誉证书”,是屋里仅有的几件醒目的物件。这是近两年来,民间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给他送过来的。

尽管如此,他看起来还是很满足这种平淡的日子。清晨醒来,他就自个儿做饭,吃完看会儿电视,接着到村里逛一逛。女儿说他“心态好,才能活到这么老”,志愿者认为他“没有任何诉求,知足常乐”。但只有亲身见证过战乱和生死的曾德发,才明白“什么都不重要,活着就好”。

  “从没想过能活着回来”

  

  抗战老兵曾德发

  

  1943年11月27日,印度兰姆伽,步兵们在演练实弹射击。

这种感觉是从1943年的寒冬开始的。那会儿南方冰冷刺骨,中国大地战火纷飞,抗日战争正在进行。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21岁的曾德发,做出代父从军的决定。当时他“没有选择”,“啥也不知道”,只知道五十多岁的父亲年事已高,再也折腾不起了,加上他一直耳闻日本已经从东北和西南逐渐入侵中国,残害百姓,认为必须把他们赶出去不可。

年轻的曾德发,先是被安排到韶关市三民主义青年团进行作战训练,五六个月后,辗转被运送到湖南、广西、贵州、云南,期间坐过汽车和火车,至于走了多少天,他自己都数不清。最后,他和远征军一起,被送到印度抗日,后被编入新六军22师66团。

  

  三名中国士兵头戴防蚊罩,穿越中缅印战区的一片丛林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