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80多年前兴起辽瓷研究,史料记载—— 辽国掳掠各地窑工烧制瓷器

2017-09-02 08:20:5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据《辽史》记载,太祖天赞(922—926年)初年,曾多次攻打燕赵之地的“瓷窑镇”“瓷窑务”“瓷窑关”,攻下上述地方后,就把窑工掠回辽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辽瓷受北宋定窑影响最大,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辽太祖至辽世宗时期曾多次对定州进行掠夺,致使大批定窑工匠到了辽地,充实到各个瓷窑中,包括辽阳的冮官屯窑。”冯永谦讲道,“尤其是在辽太宗得到燕云十六州之后,山西、河北一带的瓷窑即归辽国所属,其后,上京、中京、东京等地也设置了窑场,大批定窑工匠成为这些窑场的技术主力,辽瓷的生产由此快速发展起来。其工艺制作也在中原瓷艺的基础上,更为简洁与明快。”

鸡冠壶原型是契丹族马背上的皮囊

辽瓷中的壶种类较多,如盘口束颈壶、折肩壶、穿带扁壶、注壶等,但最有名气且最能代表辽瓷特点的则是鸡冠壶。

鸡冠壶是辽瓷中最有特色的代表器型,因壶上部有一突出的漫圆形顶峰,下有一孔,宛如雄鸡之冠,故称为鸡冠壶;又因其形似皮囊,而称皮囊壶;还因其上部是平顶双孔,中间有一个缺口,下为长方形,平底,很像马镫,所以又有马镫壶的称呼。但最终专家和民间认可的名称还是鸡冠壶,不仅形象而且准确,为海内外所接受。

鸡冠壶的制作灵感来源于契丹人马背上携带水、乳的皮革制皮囊,所以许多鸡冠壶上仍带有皮页缝线、皮扣皮条、皮绳环等装饰,充分保留了游牧生活的痕迹。如法库叶茂台辽墓中出土的一件酱釉鸡冠壶,就是仿两片皮革合成,周缘还设计有清晰的针脚,皮囊的造型十分形象。由此看来,鸡冠壶已成为辽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它的产生、演变与消亡,无疑就是一部物化了的契丹民族生活史。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