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奋进的“钢铁力量”

2017-09-02 08:11:2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杨 清 通讯员 李小周 王明鉴

夏末秋初,走进柳钢厂区,炉台前、轧机旁,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从钢铁行业“寒冬”走出来的柳钢人,正以创新创业创一流的精神,在转型发展、二次创业的路上,凝聚起砥砺奋进的“钢铁力量”,调结构、拓市场、强管理、创效益,向年营收千亿元强企迈进。

“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

柳钢焦化厂四焦1号炉炉长王伟喜欢把自己比作一名“中医”,他负责的焦炉炉龄长、故障多,维修难度大,经常要通过测温、调温给焦炉“诊脉”开方。在他的精心“把脉问诊”下,老焦炉焕发出新活力,1号炉各项指标连续6个月居焦化厂同类型焦炉第一。

王伟只是柳钢干部职工在企业转型升级、二次创业中主动作为、负重前行的一个缩影。前几年,钢铁行业市场持续低迷,企业经营困难,柳钢干部职工也曾士气低落,对企业去向感到迷茫。柳钢新一任领导班子深知,企业等不得、熬不起,只有激发干部职工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才能凝聚起抵御行业寒冬的“钢铁力量”,推动企业走出困境。柳钢决策者擎起“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大旗,带领干部职工打响了企业生存发展保卫战。

转炉厂安全生产科副科长邱家贵是“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在柳钢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精神激励下,分析了近3.5万罐铁水的运行数据,成功开发出铁水信息化视图系统,每年降低铁水包耐材成本200多万元,获得“柳钢劳模”“柳州市劳模”“广西劳模”三项荣誉称号。

在冷轧厂,柳钢技术专家谭翠英带领技术人员日夜攻坚,使冷轧厂产品成材率、工序能耗、辊耗等各项指标居全国先进水平,成为柳钢攻关前沿的“铿锵玫瑰”,显示出柳钢干部职工在二次创业路上那股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主动劲儿。

“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扯皮推诿的现象少了,生产顺畅了,质量提升了,成本下降了。”柳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世庆高兴地说。

用“洪荒之力”降成本

钢铁微利时代,成本为王。打赢企业转型升级战,推进二次创业,成本控制是关键。

形势逼人,一种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柳钢干部职工心头升起。作为炼钢生产的重要工序环节,转炉厂创新性地提出了“少渣冶炼”新模式,技术攻关组使吨钢降低料耗3.5公斤以上,降低石灰消耗15公斤以上。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冶炼三车间是转炉厂工艺最先进的生产车间,担当起了提效攻关的急先锋。炼钢平台前,进废钢、倒铁水、吹炼、出钢……整套冶炼过程一气呵成,让记者感到犹如观看美国“大片”般气势磅礴。该车间副主任韦瑞宝告诉记者:一炉钢冶炼周期为40分18秒,比过去缩短了3分钟。这样一个班、一个炉座就能多炼1炉钢。今年一季度,冶炼三车间钢产量高达77万吨,同比增产7万吨。

3分钟虽短,背后却是柳钢人苦练内功、优化每一道工序的结果。柳钢从内部“开刀”,从技术调整到管理调整,实现了产量优、指标优的双突破。

人人主动创新求变,个个关心产量指标优化,降本增效的热情在柳钢高涨。今年前5月,柳钢在1座高炉优化改造停产的情况下,日均铁水产量仍达3.05万吨,实现了生产高效和低耗。

精细化管理人人担责

在柳钢总调度室,轻点鼠标,一吨钢铁从铁水到钢坯、钢卷、钢板全流程的质量信息、物流信息、工艺参数一览无余,与之相对应的订单合同状态,在平台上一清二楚。

这是柳钢推进“两化”融合,依托“互联网+”智能制造,助推柳钢生产经营转型升级的写照。在柳钢热轧厂,现场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及职能管理需要,分为区域、设施、消防、环保及治安等12个大类及若干属性小类,明确管理人、责任科长、责任人及执行人,形成了常态化的精细管理机制。

在柳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焦化厂备煤车间提出“问题管理法”,改变了以往现场问题多、设备故障频发、工作效率低、执行力差等现象,这个职工眼中“脏乱差”的车间变成先进车间,车间6个班组全部被评为柳钢标准化特级班组。

单位标杆带动,个人榜样引领,柳钢在二次创业中激发出全员战危机保生存的动力,汇聚起转型发展的正能量。

陶柏明,焦化厂原料车间党支部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他为首的党员突击队,发出了“一生护煤、无怨无悔”的承诺。在他的带领下,煤场经受住了无数暴雨的袭击,有效保障了生产顺行运行。

在“钢铁危机”中,柳钢党员干部“戴党徽,亮身份,作贡献”,带头背指标、扛责任,主动对岗定责、对标践诺,带动全员“创新创业创一流”。

沈敏,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参与和负责的管理及技术项目60多项,为柳钢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万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陈毅杰、“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周磊等一大批“钢铁先锋党员”,在柳钢精细管理、提质创效中奋发进取,凝聚起转型升级的钢铁力量,推动柳钢在创新发展中获得新生。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