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中小学课本文言文大增? 教材主编:小学增幅约30%、初中基本不变

2017-09-01 17:41:03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新历史课本的厚重还体现在了它“古为今用”的时代感,比如对“一带一路”的追溯。在统一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当中,语文教材的变化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今天上午在安徽滁州第二小学,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弟子规》,开学第一课就诵读国学经典,是为了配合今年启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着重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此,语文教材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介绍,新版语文教材的确加强了传统文化内容,但是并非一些媒体讲的“文言文大增”。“小学的增幅比较大,但最多30%左右,初中基本跟以前差不多。一是传统文化的加强、传承,二是教学需要,小学阶段是孩子们的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他们可以不太理解,但多读、多背、多诵打下基础。不是说达到非常多的文言文,小学主要是古代诗词,初中有一些文言文。”

新教材除了更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打破了原先“先学拼音再认字”的传统。滁州第二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许杨,开学前和学校里的教研组老师们一起进行新教材的培训和研读,她翻阅手中的新版课本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学一个月先让孩子学习识字,再进行拼音的学习。“先识字再拼音,让小孩子的过渡性更自然一点。”

一册课本的成功不在居高临下,而在润物无声,这也是温儒敏眼中教材每一处调整的出发点。“现在这套教材一开始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很大的楷体字,接着是‘金、木、水、火、土’,这样安排是要帮助孩子建立对汉字原初的感觉,一上学第一印象是汉字,而不是ABC,b、p、m、f,还要考虑到现在很多小学一年级开始学英语,英语跟b、p、m、f混在一块很困难,所以往后推。这种用意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置,强调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而是进一步激发孩子认字读书的兴趣。”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