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管理张弛有度,网约车驶得更顺

2017-09-01 08:16:2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微言有道

林 双

据报道,南宁网约车新政开始实施后,众多老乘客并没有感受到比以前更便捷的服务。相反,“打车难”“打车贵”却有卷土重来迹象。如何将有效监管与新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民众的出行需求做到恰当平衡,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耐心。

一些南宁市民将“打车难”归咎于网约车新政。他们的理由是,在新政实行之后,以某网约车平台为例,车辆一下子从13万辆锐减至6万辆。因为标准提高了,程序更严格了,以至于合格的车辆减少了,客观上造成了用车紧张。

不只是南宁,全国多地在网约车新政实施之后,都不约而同的出现“打车难”。事实证明,对网约车这种新生事物,在管理上不应简单地套用“条条框框”,机械地提高门槛,而是要真正兼顾监管和效益,张弛有度,这样才能避免落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尴尬境地。

如何张弛有度?笔者认为,在新规实行之前的网约车,之所以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充分调动了出租车行业之外的闲散社会车辆资源,缓解了市场用车需求,并以灵活、创新的运营方式给市民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如果网约车新规只是复制出租车的管理“套路”,势必会扼杀其生命力。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之下,比出租车还要“麻烦”的网约车,还能赢得用户的心吗?与其把注意力放在“轴距不能低于xx米”等细枝末节上,不如抓大放小,还网约车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

当然,笔者说的宽松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比如,对配备GPS和安全一键报警装置等安全硬件,以及网约车司机必须具备相应资质等规定,是一丝一毫也不能“通融”的。因为这是保证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先决条件,也是引导网约车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对网约车的车型、年限,对取得合法驾照司机的网约车准入标准,则不宜过于严苛。

总而言之,网约车管理要做到张弛有度,就不能机械照搬出租车的管理模式,而是要探索出既能规范网约车运营,又能释放市场活力的管理办法。这需要职能部门多点耐心,多动脑筋、多借民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