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中国航天科工研发“高速飞行列车” 未来京广或半小时可达

2017-09-01 07:51:0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国际商业发射中,小型运载发射报价一般为每公斤2.5万—4万美元,快舟1A运载火箭的报价不到2万美元,快舟11型运载火箭报价不到1万美元,极具竞争力。”中国航天科工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大力开展运载火箭和发射服务的同时,中国航天科工坚持商业应用的主体导向,面向物联网、大数据等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全力布局微小卫星研制领域,开展低轨小卫星通信星座系统(简称“行云工程”)项目研制。依据整体规划,该星座包括百颗低轨卫星,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联网信息的无缝获取、传输与共享,同时构建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服务的信息生态系统。项目应用行业领域包括野外数据采集、物流运输、安全监测、救灾应急等。

目前,中国航天科工自主研制的“行云工程”项目首颗技术验证星“行云试验一号”卫星已于今年1月9日搭载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2018年将完成两颗试验卫星的发射,并开展应用服务试运营。

“虹云工程”打造天基互联网

“以‘虹云工程’为代表的天基互联网的构建,将是一个很好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有助于培育‘互联网+’航天新兴产业。”在第三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虹云工程”总设计师向开恒谈到。

由于沙漠、山脉和海洋等环境因素,世界上还有一半的人口没有接入互联网,信息的匮乏限制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虹云工程”瞄准“一带一路”倡议部署,以天基互联网接入为主要目标,基于低轨通信星座及其地面系统,与现有通信系统相辅相成,为“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和产业化发展搭建信息交互平台。

按照规划,整个“虹云工程”被分解为“1+4+156”三步。第一步计划在2018年前,发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实现单星关键技术验证;第二步到“十三五”末,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让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第三步到“十四五”末,实现全部156颗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座构建。

“虹云工程”具备通信、导航和遥感一体化、全球覆盖、系统自主可控的特点,以其极低的通信延时、极高的频率复用率、真正的全球覆盖,可满足中国及国际互联网欠发达地区、规模化用户单元同时共享宽带接入互联网的需求。(王腾腾)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