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题壁涂鸦有好诗(四)

2017-09-01 04:15:5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此诗讥讽有据有理,揭露了位居太师兼平章军国重事的贾似道不但恃权骄横朝野,整日花天酒地,本为朝官却懒于入朝拜君,又有借选妃私匿美女等秽行。小民告官无门,题壁亮牌爆料,权作吐口恶气。后来,贾似道督师兵败鲁港,朝廷籍没其家,被监押使郑虎臣押解至漳州。郑虎臣之父曾遭贾贼残害,故于木棉庵以数十项恶罪杀死了贾似道,其中就有题壁诗所举私匿欺君等罪。

据明代《寓圃杂记》记,正统十四年(1449)战事频繁,由东南各郡调发官员颇多,周文襄为巡抚,以“缺官序用”为由,优选亲近,凡门人皆得举荐提拔。当时有个邵昕,诡谲多智,先为长洲县丞,乘机钻营,速升为昆山县尹,于是此县官员一时多如泛沫,竟“有双尹、三丞、四簿之滥”,民怨纷纷。县民王廷佩气愤不过,待周文襄巡抚至县,诗书于迎海驿粉壁,曰:“昆山百姓有何辜?一邑那胜两大夫?巡抚相公闲暇处,思量心里忸怩无?”此诗正义无畏,追问如逼,反诘有力,俨然县民上呈“意见书”,昭示于驿站粉壁,就有了公开击鼓呐喊的震山效应。周文襄读诗后还算清醒,知“民意不可拂,私情不可优”,便罢免了邵昕。

题壁,岂止是文家墨客遣怀斯文的私事?知道“有录方有史”的地方父母官,向来不会忽略题壁文化。且不说幸逢诗文家题壁留下的历代佳话,可以光炳地方史志,也应该掂量得出诸如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等正气高标的题壁文化的厚重。自包拯题后九百余年,拜谒肇庆和合肥包孝肃祠者已难以计数。古今拜谒者皆诵读包拯题壁诗以缅怀清正,寄托现实,也顺便净化一下容易沾染世尘的风气和灵魂。其意义影响何须赘言,奈何今之旅游胜地,宁可斥资万万修筑惊天动地的天桥地道,却不愿砌墙立壁,让当代的李杜苏黄留题挥洒。

其实,放眼九州,景点因历代名家佳诗佳题而成为中华著名山水胜迹的,无不流传地方沾溉题壁诗文的种种好故事,所以文化功德的事,不可轻率断定其大其小,即使沧桑变异,兵燹战祸已致某地自然风景荡然无存,如果题壁诗文尚有著录可查的话,好故事则是镌刻在史的永久不灭的精彩。

(作者:林岫)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