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不要让小学生闻鸡起舞

2017-08-31 07:16:5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用“多睡40分钟”来破解学生减负难题,杭州试点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是令孩子和家长欣喜、获社会广泛点赞的尝试。

不要让小学生闻鸡起舞

刘雪松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生,童年最现实的一个梦想可能就是,早上起床,能够在梦里多待一会儿。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杭州拱墅区教育局在和睦小学、大关苑一小等部分小学试点,将学生到校时间由原来的7点50分推迟至8点30分。这就意味着,这些学校的小学生,因为教育部门的试点,先把这个梦给圆了。拱墅区教育部门表示,如果试点顺利,今年冬天辖区内所有小学都将推迟学生到校时间。

事实上,浙江省教育厅早在2015年就发布指导意见,要求“一年级要适当延迟到校时间,缩短课时长度,放慢教学进度,保证孩子的睡眠、运动和休息时间”。但一纸文件下来,一些学校并未作出反应。一来,部分学校怕教学节奏被打乱,宁可少一事。二来,有的学校以考试分数为首要指标,恨不得让学生在休息时间中再多挤一点用来学习,于是找出种种借口,在观望中对教育部门的意见进行软抵抗,使得指导意见沦为空谈。

拱墅区教育部门的试点措施,最大的意义在于,以孩子多睡40分钟或者享受一顿从容的健康早餐为诉求点,撬动的是整个教学设置的人性化改革与设计。这40分钟,并不是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分割出来的,而是从每节课40分钟中各取5分钟省出来的。这就要求学校教学质量不变、效果不变,唯一变化的是对老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要求。与此同时,对于确有特殊情况、希望孩子能够早到学校的家庭,学校在开课之前的管理设计都要做细致、妥当的安排。由此可见,教育部门的一点点担当与突破,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福音。

这些年,为学生减负的口号喊了一轮又一轮,但收效甚微。教育部门把“家长诉求”当作挡箭牌,实际上忽视了教学管理设计本身的能动性。学生减负,关键在学校和老师。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水平不变,孩子起得太早、睡得太晚的作息惯性就不可能改变。于是,学生的减负进入了一个负向攀比的怪圈。这有点像房东对于出租房提出的涨价理由——别人涨了,我也得涨。

拱墅区试点的这几所学校,是实实在在地减负了。方案一出来,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叫好。这个反响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当然不同的声音也有,这也很正常。早到校、晚到校都有利弊,关键看如何权衡。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