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海边的曼彻斯特》试水“分线发行”应鼓励

2017-08-29 09:37:2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通过影院一个或者几个影厅的加入,一方面让更多人看到艺术电影,一方面也可以摊薄影院放映艺术电影的成本。尽管《海边的曼彻斯特》在此次试水“分线发行”票房并不尽如人意,但仍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分线发行”票房不高,仍是有益尝试

最近在国内上映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今年奥斯卡的大热作品,也是第一部被“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纳入的外国片。“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之前放映的都是国产艺术电影,如《八月》《塔洛》,这一次选择了一部美国电影,也是很有意义的一步尝试。

然而,此次试水“分线发行”,即放弃在全国商业院线中大规模上映,而只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中的190家影院进行小规模放映——将观影人群集中在少量影院里,以保证排片场次。参与放映的总银幕数不过270块,在全国4万余块银幕中占比不到1%。只能在特定电影院看特定场次,显然限制了观众和票房。

猫眼电影专业版显示,8月25日开始试水“分线发行”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截至8月28日晚7时,该片在全国的票房为358万。有电影从业人员却认为“还可以了”。原本,由于片子本身的文艺片属性以及中国市场的特点,《海边的曼彻斯特》登陆中国大银幕一直被看做是“不可能”的事情。

关注“普通人”却难引起“普通人”的兴趣

在普通影迷看来,美国电影等于好莱坞电影,是高票房的保证。但是对资深影迷来说,好莱坞电影文化似乎在经历危机,除了每年依旧推出“高概念”电影大赚票房之外,似乎越来越缺少让人们心灵为之一颤的作品。

对比今年奥斯卡几部获奖作品,《海边的曼彻斯特》大抵会是观众缘最不好的一部,这部电影继承了上世纪70年代“新好莱坞”作者群的关注现实和普通人命运的传统。《海边的曼彻斯特》对于普通人平凡生活的描写,普通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挣扎,分崩离析和千疮百孔有着“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力度。

《海边的曼彻斯特》既没有《爱乐之城》的美轮美奂和浪漫,也没有《月光男孩》直击社会问题的尖锐,但是这部电影恰恰关注的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群体,在日光之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