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怎样辨别和拒绝教育“忽悠”

2017-08-29 05:11:0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发

近来,社会上出现了潜能开发、最强大脑、记忆大师等火爆培训,与再度升温的全能补习班、高价游学合流,掀起了新一轮校外培训掘金风暴。这既是社会转型期焦虑加剧的驱使,也是社会公众对教育科学认知缺失的表现,更是正规教育研究供给不足、引导不力、服务不够的结果。这些基础教育阶段的“忽悠”“泡沫”和“投机”,反过来又成了我们长期巨婴思维、元认知薄弱、思考能力低下的源头。

怎样辨别教育“忽悠”

——提高对教育的科学认知是关键

教育忽悠成功的秘诀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认知差异、投机心理,兜售“高大上”的、快速全能的,甚至超现实的理念和方案。忽悠者往往打着新发现、新理论、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名目,让具有认知盲区或认知困惑而又对教育深感无力的家长,产生认知错觉和判断失能。

辨别教育“忽悠”,一是要增强教育安全意识,对校外教育市场项目要按照“需要—科学—效能—适需”模型进行审视,走出知识贫穷思维定式,不是什么都学、学的越多越好;二是要补习教育认知常识,了解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知识,观察把握自己孩子的个性差异,具备基本的判断和选择能力;三是对于专业性强的项目,要查阅官方权威网站、报告及学术资料,咨询相关领域专家,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知之后再理性判断。还有一个朴素的原则是,但凡说功能特别强、见效特别快、效果特别好的,一般都有“忽悠”之嫌。因为人的发展和成长没有速成之策。

怎样塑造教育心态

——把着力点聚焦于孩子核心能力的持续提升上

教育忽悠出现的地带,一般是瞄准焦虑多、高期望、有财力、又有认知局限的家长群体。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被忽悠的重灾区是较发达城市的普通家庭,受社会舆论裹挟想急切改变阶层地位,把家庭进化的砝码压在了子女教育上,当外部资源已没有利用空间时,把有限的财力投资在孩子的开发上。因为追求成功心切,所以往往愿意去试水全能、速成之类的教育项目。这显然是不理性的教育心态,越是对教育改变无力感强,越是期望学习、发展、成长能够一蹴而就,甚至把教育选择权和主导权交给非专业机构,慢慢的,孩子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等核心能力就丧失了,自我指导的机制就关闭了。家庭这种坍塌式的教育认知,是我们教育最难拯救的源殇。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