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呼伦贝尔:草丰水美鸟欢鸣

2017-08-29 03:21:0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护草地、保水源,草原保护也离不开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保持生物的多样性,需要改善环境,同时也加强对动物的保护。“在我们的管口岸限定区域内,无论是战士巡逻还是通过无人机航拍、摄像头监控,大家都会关注是否有人来这里非法打猎。有时候碰到动物在草原上被植被刮伤的情况,战士们会及时为它们进行伤口清理和包扎,并随后联系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于景昌这样表示。

此外,对于额尔古纳河里的鱼类生物,边检站采取了限制性捕捞的做法,比如刚开春时禁止捕鱼以便鱼类繁殖成长,其他时间则需要民众办理捕捞证才能进行捕捞。如果出现发大水的情况,战士们会把游上岸的鱼和蛇尽力放生回到河里,避免他们在岸上被人捡走或被汽车压死。

而在呼伦湖,为有效补充水生生物种群和渔业资源,呼伦贝尔市制定了渔业资源保护措施。对呼伦湖特有的细鳞鱼等5个珍稀濒危鱼类品种和秀丽白虾,在其主要生长繁育区建立保护区;促进渔业资源增殖,逐步恢复和保护鱼类天然产卵场。

由于呼伦湖水质的改善,近年来此栖息繁殖的鸟类数量有所增加,其中不乏白头鹤、金雕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

用高倍望远镜隔岸望去,游客可以看到成片的鸿雁、绿头鸭、绿翅鸭、红嘴鸥等各种雁鸭、鸥类水禽在水中嬉戏、觅食,构成一幅壮美的画面。

护水源——

善待“草原之肾”

“草原生态好,草场地表的维护重要,水源的保护也很重要。没有水,草只能是枯黄的,所以大家都称草原上的湿地或河流为‘草原之肾’。”采访中,额尔古纳边检站的另一位战士这样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在呼伦贝尔市25.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湿地有2万平方公里,还有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水资源总量316亿立方米,占内蒙古总水量的65%,其中地表水占自治区的73%。

呼伦湖处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是内蒙古第一大湖。过去,呼伦湖由于生态恶化、水位下降,导致周边草原的地下水不断补充到湖中,造成草原地下水位下降,加剧了草原沙化和草场退化。“呼伦湖是呼伦贝尔草原的肾,肾坏了,当然会出大事情。”呼伦贝尔市水利局工程师杨玉生这样表示。

为了保护好“草原之肾”,2016年10月,酝酿多年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正式颁布施行。《条例》明确了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并对呼伦湖保护的各个关键环节作出了规定。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