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端静勤谨何夫人

2017-08-28 09:07:0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蔡新(1707-1799)是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累官兵部、礼部、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师。蔡新虽位居极品,却能“服宦莅政,清正奉廉,体国恤民,德望见于朋僚”,这离不开妻子何夫人的嘉行懿德。

何夫人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一月,卒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一月,同蔡新做夫妻五十二年,始终感情融洽。雍正二年(1724年),蔡新十八岁,刚入学为生员。同县太学生何鸣玉看见他品貌端正,选定他与大女儿定下婚约,雍正七年(1729年)两人成亲。何夫人原是富家千金,但嫁至蔡家后,却安贫无怨,同嫂子一起下厨房,服侍婆婆很殷勤。蔡新母亲高兴地说:“新妇能安于贫穷,我无忧虑了。”过了一年,蔡新在叔父蔡世远家设教馆。因家里吃饭人数增加,学生交的学费不够支出,蔡新一家生活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何夫人常常让粥给母亲吃。

雍正十一年(1733年),蔡新落第回来后仍在叔父蔡世远家授徒。那时吃饭的人更多,困难更大。每当蔡新忧形于色时,何夫人必定多方面譬喻安慰他,嘴上从不说贫穷之事,依然谈笑自若。有一天,侍奉婆婆吃过饭后,何夫人和嫂子一起喝稀粥,碗里的米粒粒可数。嫂子感叹地说:“如此使肠胃撑得更宽,怎么办?何不减少些水煮成烂粥,少吃点也行。”何夫人说:“我们都是带囝喂乳儿的人,稀薄的粥多汤水,希望能化为乳汁。”两人说着相视而笑。

乾隆元年(1736年),蔡新考中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何夫人依然劳作苦累。乾隆二年(1737年),蔡新回家省亲。回京时,何夫人携子女随夫同行。到京城后,因蔡新居官清廉,何夫人“凡子女衣袜皆手自缝纫,有时裹头偕媪婢往来厨灶间,检点煤米,作苦与在家无异”。

当时,蔡新因为公事繁忙,有时未能将俸钱寄回老家孝养母亲,何夫人便忧愁地说:“回想乾隆元年冬天,你在翰林院,你兄长也因公事北上,当时正是岁末,家里没有积蓄的钱,婆婆和媳妇相对叹息。忽然在除夕的前一天,你寄的白银四两到家,母亲大喜过望,因而能够从容地过了年。你寄去这四两银钱,胜过(老人去世后)三牲的祭拜供养。若要等到有余钱,不知将等到何时!”蔡新被她的话深深感动,从此逢年过节都节省钱寄回家。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