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抹不去的乡愁

2017-08-27 04:56:4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每到黄昏,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都回家吃晚饭,只有孩子们还在河滩玩得正酣。这时,便会从冶峪南北两山半山腰的民居中传来母亲们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二毛蛋——回来吃饭”“狗不吃——回来吃饭”“铁牛——回来吃饭”,这声音此起彼伏、高亢悦耳,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喊出了山村独有的音乐,为宁静的山村黄昏平添了几许韵味。

冶峪是一个陶瓷之乡,盛产瓮、缸、盆、碗等实用陶瓷。据史载,冶峪的瓷器生产历史悠久,在宋朝就有了。瓷窑状如蒙古包,土黄色的圆顶镶嵌在圆形的窑体墙上,分布在冶峪南北两山的半山腰平坦处,犹如雨后山体上长出了巨型蘑菇,煞是好看。若到冬天,瓷窑装坯封门点火后,窑台背上便成了我和小伙伴们最爱聚集的地方。我们在窑台背的底部挖一个小坑,把干透的玉米粒放进去,和坑内烫手的虚土搅和在一起,不一会儿,便噼里啪啦地爆一坑白白的玉米花。倘若把土豆埋入坑内,只要十来分钟,土豆就被焐熟了,掰开一个,便翻出如棉花似的土豆沙,暄腾绵软,香气扑鼻。总之,孩童时代在冶峪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且有创意的,至今难忘。

近日,我又回冶峪村转了一圈,儿时的景色已荡然无存,窑洞似的民居已被一座座高楼和一排排砖瓦房代替,村里听不到驴嘶马叫,满眼是擦得锃亮的小轿车和电动车。只有龙王头的庙还在,而且修缮一新,香客络绎不绝,庙院里的两棵千年古柏仍在,虽然显得满目沧桑,但枝叶还算繁茂。可是我记忆中的冶峪已经消失,让人感到可惜。冶峪的现在比起六七十年前富足了,呈现出山村的一种时代之美,但是冶峪的古老之美却一点一滴地消失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不免有些淡淡的遗憾。于是,写下这篇《抹不去的乡愁》,让冶峪这个山乡的历史之美在记忆中永存。

郭魁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