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一个城中村的嬗变

2017-08-25 08:52:1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通讯员 王娜

记 者 李广寅 报道

本报东营讯 南十井村位于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是一个近年刚完成拆迁改造的“城中村”。从城郊村到城中村,从贫困村到富裕村,从问题村到典型村……短短几年间,南十井村完成了其由弱到强的精彩嬗变。

早在2010年10月,南十井村旧村开始实施整体拆迁改造。到2013年,全体村民搬迁新居,鳞次栉比的楼房、造型优美的别墅,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南十井人过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然而,硬件设施提升,并不意味着与之相应的快速发展。当时的南十井村,还是一个典型的问题村。村“两委”班子对促进农村发展的国家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无法根据本村实际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加之长期以来南十井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许多需要由村集体承担的事项承担不起来。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充分认识到前期工作的缺陷不足,自觉肩负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走向富裕的历史重任。南十井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创业发展阶段。结合全区薄弱村集中整治工作的开展,南十井村党支部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抓学习、强素质;抓示范、树形象;抓制度、促规范,着力建设素质过硬的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带头签订拆迁协议、带头转变生活习惯、带头参加义务劳动、带头维护群众利益,有效带动了全体村民参与村内事务的积极性。南十井村“两委”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作为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将产业发展、社会服务、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为解决群众上楼后的经济收入问题,村“两委”积极联系街道站所,对适龄村民进行家政服务等多项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增加收入。同时,积极为村民争取小额贷款,帮助发展二三产业。目前,全村拥有铲车、挖掘机60台,是远近闻名的特种车辆机械出租村。妇女劳动力进入家政服务业,老年劳动人口进入物业保洁行业,全村已有320多名失地农民走上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年人均劳务收入达2.1万余元。

该村“两委”始终把加强为民服务作为推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号召党员干部在服务生产、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农村到楼房,怎样将服务做得更精准?怎样让村民得实惠?一直是他们思考的重要课题。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两委”先后投资20万元重新翻修祠堂,投资15万元拓宽小区道路、修建花栏围墙等,公共积累除每年投资77万元用于公共管理、环境清扫、治安建设外,还针对不同层面的群众开展4项个性化服务,每年投入都在35万元以上;每年4月,集中开展针对中老年人的健康讲座和免费体检。对每年考上本科院校的大学新生分别给予1000元的奖学金。细致入微的关怀与体贴,让南十井居民切身感受到了集体大家庭的幸福和温暖。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