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汉字节目热播 激活了语言的表现力

2017-08-25 08:37:5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开播一个多月来,主打“汉字元素”的文化类节目《汉字风云会》已稳居同时段收视三甲,网络热搜度更是直线上升。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特意撰文为其点赞,“《汉字风云会》综合了休闲功能与教学功能,并非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封闭教学’,而是面向所有观众的文化公开课。”昨天,节目导演关正文通过微信接受了记者采访。

贸然行事还是冒然行事,各行其是还是各行其事?一上来,关导就给记者出了几道考题。他说,“有人认为数字化时代,不用对‘提笔忘字’这么认真,既然有了电脑输入法,何必还去强求手写呢?但我刚才用电脑打字,各行其是就出现了两个选项,那我到底该选哪个呢?”

在他看来,这次创新颠覆了综艺的功能。“以前的综艺节目强调娱乐性,但《汉字风云会》由于对易错字的考察,让节目变成了暑期课堂,很多父母都主动带孩子一起看。”

从《汉字英雄》到《汉字解密》,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汉字风云会》,这两年,不少文化节目似乎总在围着汉字转。对此,就有人提出,如果传统文化热仅仅停留在荧屏上,那么这种回归就会显得比较肤浅。

对此,关正文解释说,“汉字节目的热播,不是因为市场空间还有存量,而是因为汉字本身的重要性。当下,随着互联网对语言生命的激活,汉语处在重新焕发生命的节点。这时候,增加常用字量,拓展词汇更微妙、准确、生动的表意能力,这不光是语言问题,还是思想能力的问题。所有思考都是靠语言支撑的,贫乏的语言产生不了丰富的思想。”

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关正文认为电视人应做好翻译工作,把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翻译成大众喜闻乐见的视听产品,“公众可以一时满足于消费粗粮,但长远来看,还是高营养价值的食品更扛得住时间的演变。”

本报实习生 王镥佳 本报记者 董 晨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