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黄杨木雕数“乐清”

2017-08-25 04:36:1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普天同庆》

陈小东

▲《知音》

作为“四大名雕”之一的浙江乐清黄杨木雕,所采用的黄杨木色彩明亮,木质光洁,纹理细腻,犹如象牙一般。随着岁月变迁,颜色由浅而深, 给人以一种典雅、古朴的美感。

乐清黄杨木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创始于宋、元,盛行于明、清,在《中国美术全集》中记载:“晚清案头黄杨木雕孕育于浙江乐清县。”近代乐清黄杨木雕的第一件传世作品《太上老君道祖像》,由乐清民间艺人叶承荣雕刻于1840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传承,乐清黄杨木雕拥有了独特的雕刻技艺和文化特征,“材质上的精雕细刻、题材上的古今并重、表现形式上的写实手法是黄杨木雕的特点,尤其后两点,是黄杨木雕明显区别于其他木雕的特征。”

乐清黄杨木雕属于传统工艺美术一类,木雕作品用料考究,刀具科学,雕刻技法细腻精湛,现已有圆雕、拼雕、镂雕、意雕、劈雕、根雕等不同技法,作品表现力更为丰富。

乐清黄杨木雕的灵性、传统圆雕与镂雕的技法在作品《普天同庆》上有着淋漓尽致地展现。该作品取材于传统典故“天女散花”,人物形象选自“飞天”,整体造型似凤舞九天,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娇姿美态。“飞天”作为中国民间经久不衰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现了古代美女的体形美、服饰美和线条美,寓意着吉祥喜庆。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形象的融入,可以使人物更显风姿绰约、婉转动人。两个意象的结合不但表达了神州大地和谐昌盛的愿景,也将普天同庆这一创作主题点明。整件作品施用大量镂雕技法,将背景部分全部镂空,使花篮、衣饰、环带、云纹显得空灵剔透。精巧的镂空透雕丰富了线条的组合,通过虚实相间的手法不仅加深了视觉感观,也使得造型更富动感、形象更加饱满。圆雕技法则主要体现在人物的脸部形象和衣褶处理等细节部分。作者使用唐代雕刻的手法,从各个角度进行多层次的三维立体雕刻,使作品富有古典韵味和艺术表现力。《普天同庆》曾获第五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并被浙江美术馆收藏。

乐清黄杨木雕在选材时主要使用体形直而平圆、无节疤无肿块、树皮细匀的木料。为了充分利用黄杨木的枝干、根部材料以及畸变(瘤疤、凹凸)的树木,逐渐发展出了根雕和意雕等雕刻技法。其创作手法,是以抽象的方式进行巧妙构思,合理运用材料本身的特点,结合其形态、纹理、曲线等加以创造。根雕作品《苏轼》以黄杨木的虬根疤节为原料,巧妙利用了木质本色和天然形态,深入挖掘出纹理和肌体的美感。作者在创作时,反复揣摩苏轼的精神内涵,从他随缘自适、超然旷达的人格中提取神韵,在作品中精确表达。所谓七分天成,三分雕刻,整件作品在衣饰及躯干上用刀简练,依纹理而雕。拐杖处镂雕精细,繁简、疏密之间张弛有度。苏轼拄杖而立,长髯垂胸,眼眸深邃有神,面容平和凝重,一代文豪超凡脱俗、闲适自然的形象跃然眼前。

乐清黄杨木雕作为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和人文特色,蕴含了精妙的雕刻技艺,在不断传承和发展中演绎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