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手帖里的南朝风流

2017-08-25 04:26:2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万岁通天帖》不仅见证了一个乱世的起伏,也记录了王氏家族从东晋到唐朝这三四百年间的书法风格的演变,这时期人才辈出,书法传承一直不曾中断。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手帖传递出了薪火不息的大美信念。

《十七帖》是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长一丈二尺,一百零七行,九百四十三字。这也是一部汇帖,共二十八帖,以第一帖开头的“十七”二字而得名。蒋勋并没有单就手帖来著述,本辑中许多文化随笔也颇让人震撼,如反映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王谢堂前》,使一个被美化的、浪漫化的王谢世家也充满了伧俗又活泼的市井气;《小津》讲手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蒋勋将小津安二郎所导演的几部重要影片的风格路数与手帖对应起来。《积雪凝寒》《榜书》中,也都融入了蒋勋沉淀大半辈子的美学素养和价值观。

不得不提一篇特写《永和九年》。东晋殷浩以蛰居墓地十年研究学问及“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而闻名于当世。但后来决定入仕做官,并于永和九年约王羲之共事,王羲之写《王羲之报殷浩书》婉拒,“宇宙虽广,自容何所”。只可惜殷浩并没有听进去,结果领军失败,落入政治陷阱,永世不得翻身。反观王羲之,在这一年写下了长留于世的《兰亭序》。

南朝已远逝,唯手帖传世。每一幅字不多,反复练习,反复吟读。不光为纪念南朝岁月,更为纪念乱世中一个个活出自我的人物。他们身处充斥着折辱、苦难的困境中,依旧能够“仰观宇宙之大”,看流云舒卷。手帖墨迹斑斑,古朴沉香,为美作下了永恒的见证。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