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谴责被害女孩收礼物”的网络“神逻辑”可以休矣

2017-08-24 15:51:30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近日,杭州日报报道了一则新闻,引发了网友热议。今年3月21日,在滨江区盛庐小区某幢高层公寓里,发生了一起令人惊悚的凶案:女孩姗姗从19楼坠落身亡,而疑犯竟是她合租的男同学薛某。日前,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起刑事案件。

又是一起因爱生恨的刑事案件,花季女孩被人从19楼抛下身亡,嫌疑人作案手段之残忍,让人触目惊心,但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少数网友们对被害女孩的“谴责”,认为她的死是“活该”,原因是根据薛某的供述,女孩姗姗收了薛某从国外带回来的包包和项链,而且还跟薛某合租一套房子,这其中的暧昧,谁能说得清楚……

如此的言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且不说姗姗是否真的收了薛某的贵重物品,即使是收了,就能成为女孩被从19楼上抛下去的理由吗?而且现在姗姗已经死亡,薛某所说的也只能是一面之词,在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没有得出正式调查结论前,薛某的话是存疑的。

由“谴责被害女孩收礼物”的现象,不禁让人联想到平时大家在上网的时候普遍遇到的一种网络现象,即本来是一个逻辑线非常清晰的社会新闻事件,但是往往会有少数网友从个人狭隘或者混乱的逻辑角度出发,得出价值观非常偏颇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明显是立不住脚的,甚至是黑白颠倒的,但是偏偏却有一众网友点赞叫好,在留言区“接力盖楼”,尤其是在一些可以接力留言的网站留言区,过去几年曾经成为一道“辣眼睛”的风景。

为什么这种明显带有偏颇甚至完全错误的网络“神逻辑”、“神观点”会被一些网友点赞支持?如果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种心理:其一是从众心理,不自己思考,甚至某种程度上拒绝自己思考,只要是众人呼应的,就接力“盖楼”,不求真实,只求热闹和“解气”,我们可以从很多网络暴力事件的喧嚣中看到围观者起哄的身影;其二是标新立异的心理,而这种标新立异表面看是为了凸显与主流价值观不同的所谓个性,但深入分析之后同样可以看到少数网友由于对社会或者某人的不满,从而通过一些社会焦点新闻事件作为情绪发泄口,故意和社会公众的主流价值判断唱反调,而且是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出现,事事唱反调,以求不同于普通人;其三是少数网站或者媒体平台因为经济利益考虑,为了增加点击率,吸引眼球,故意设置类似上述“谴责被害女孩收礼物”的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讨论,引发地域争论甚至人身攻击,目的还是为了增加互动人数,增加点击率,这样的环节设置,是典型的只顾点击率,不考虑社会传播和影响。

因此,对于“谴责被害女孩收礼物”的相关争论,相关部门应该在价值引导和评论设置上加以引导和规范,倡导和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让更多的网友通过评论获取新闻事件之外的价值信息判断,促进全体社会公众对相关新闻事件的正确认知,使得网络戾气少一些,包容理解多一些。(王庭)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