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推进“放管服” 让百姓更幸福

2017-08-24 09:23:09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美编 刘一飞 画

话题

“放管服”各项工作的推进如何落实到位?怎样减少“挂证”乱象?如何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搭平台……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进一步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让群众生活更加便利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健全监管机制是关键

朱婧

2013年以来,我省省级精简行政审批444项、下放202项,精简与行政审批相关的强制中介服务事项123项,公布了省、州、县、乡四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企业“松了绑”,私营企业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砍掉一批审批中介事项,切实拆除“旋转门”“玻璃门”,斩断审批环节的利益链条,也为廉政“强了身”。

但深化改革绝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下放一些职权,简化审批手续,不是一放手就不管,而是要做到“放管结合”;打造健康有序的营商环境,事前审批等程序的简化,并非一减了之,而会产生一种倒逼作用,对事中事后的监管提出更高要求。健全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是“放管服”的当务之急。

强化监管首先要堵住漏洞。目前,全国普遍推广的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数据、风险管理和社会信用等新型监管方式方兴未艾,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监管机制亟待创新完善。我省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10条措施的意见》要求,对“双随机”监管事项进行整合,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进一步提高“双随机”监管的深度和震慑力。要让监管这把利剑更亮更锋利,就要严格落实要求,杜绝任性检查、以罚代管等执法不力的情况,更要着力于重点领域,例如食品药品领域等群众反映最为集中的方面,加强对企业生产和经营行为的监管。

在创新监管手段方面,应依托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做好注册登记备案信息、动产抵押登记信息、股权出质登记信息、行政处罚等信息归集,促进宽进与严管紧密结合。完善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据共享,通过推广随机抽查、推进数据监管,让监管这张大网覆盖得更严密。各部门要加快厘清各自监管职责,推进部门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要制定有关联席会议方案,形成联动响应、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及时发布年报公告和通告,让违法违规企业上榜,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