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莫言:我一直在写,长篇还要等等

2017-08-24 05:26:2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剧本、诗歌、短篇……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告诉记者,莫言每天起码会写几千字。

但莫言也十分清楚,在获得诺奖之后,人们对他长篇小说的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知道长篇的关注度很高,问起一个作家首先就是问写长篇没有。但我觉得长篇、中篇、短篇都很重要。长篇不是唯一标准。比如契科夫,没有人会质疑他文学地位的崇高。但我个人对写长篇充满了兴趣,也正在准备,正在写,但什么时候发表,可能还得放放。但我可以先发点诗歌,发点散文,短篇嘛。”

对于即将在第五期《收获》上亮相的三个新短篇,莫言说:“三个小说的题材比较接近,都是写的家乡的人和事,所以起了个总题目叫《故乡人事》。”

而在《收获》主编程永新看来,莫言发给他的这三个短篇,是一份礼物,一份送给《收获》60周年特刊的礼物。

开会前一晚才赶到北京的莫言,是直接从高密过去的,他的三个新短篇正是在家乡高密创作的。

8月18日早晨,程永新在苏州,习惯晚睡晚起的他,十分难得地醒了个大早,然后收到了莫言的短信:“我在故乡,写了三篇小说,想发给《收获》看一下。”

在一口气读完后,程永新注意到最后一排字:“2017年8月18日定稿于高密。”而此时,《收获》已经进行到最后的大样阶段了,编辑部立刻进行紧急调整,将莫言的新短篇编发在新一期的刊物里。

莫言透露,这三篇小说,其实早在2012年就有初稿了,但正如他所说,自己“放一放”的习惯,使得它们在五年之后才最终定稿。而为了这次定稿,近一个多月以来,莫言都待在高密,细致地探寻那里的人事变迁。

与莫言相交多年的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上海分社社长曹元勇告诉记者,他们一听说莫言在高密,就知道他在“闭关”写作,琐事就都不去打扰了。

临告别时,莫言闲聊般地和钱报记者说,70后80后才是文坛主力军,像他这样的50后、60后作家要“退居二线”:“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学,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作家,因为作家有自己独特的生活。”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