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护理是为老人的子女尽孝道

2017-08-23 08:12:3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谢飞君

在花木社区,有一个“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家人可为有需要的老人申请,得到批准后,护理阿姨辛亚萍就会上门服务。对她而言,“规定动作”是为老人做按摩护理,但她常常超额完成任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洗头洗脸擦身体。

无论用什么标准衡量,保姆阿姨都是平凡的岗位,工作以小时计算的辛阿姨,和人打交道更是“浮光掠影”。但萍水相逢间,她一副热心肠。不管服务的老人多么闷闷不乐、不爱说话,辛阿姨上门几次后,老人就会变得愿意交流。

“老人都有心理问题,他们就是缺少陪伴和交流。”乍听辛阿姨对老人下的判断,会觉得有些夸张,但这正是她每天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打交道后的总结。因为体会到老人的落寞,她到每一家去服务都笑嘻嘻的,还总是边护理边聊天,竭尽所能让老人们开心一些。

看到小辛就笑眯眯

8月9日11时,辛阿姨准时到达浦东芳华路上的一个小区,上门给70岁的姜德佩做按摩护理。这是她当天上门按摩的第三位老人,接下来还有3位。

姜先生去年2月脑部血管堵塞,虽然手术还算及时,但脑部神经坏死造成行动不便,在家人的帮助下也只能拄着拐杖慢慢挪动脚步,语言能力更是大不如前,说话吐字不清,进行多次康复锻炼也不见好转。因为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姜先生起初排斥康复锻炼,平时也不肯说话。家人为他申请到“居家养老”,由辛阿姨每周3次上门做按摩护理,但老人觉得一切都是徒劳,并不配合。

第一次上门,家人满怀期待,姜先生却一脸不高兴。“大哥你怎么生气了呢?一见小辛就生气,是我哪里做错了吗?人要开心……”全程两小时的按摩,辛阿姨不仅没把姜先生的“不配合”放在心上,还用各种办法鼓励姜先生开口说话。“讲不清楚就不讲?那不行的。”

结果护理做了两次,姜先生的态度就有了变化,从当初的不配合,变成护理结束后会示意家人帮忙站起来。“我要起来,要送辛阿姨。”他会挪着步子把辛阿姨送到大门口。对于姜先生的改变,姜太太最开心:“他原来多么容易生气,现在看到小辛就笑眯眯的。”

“女儿”心里也有遗憾

13时,记者和辛阿姨一起前往下一家。门开着,88岁的老太赵登兰坐在轮椅里,见到辛阿姨就笑了:“小欣欣来了,小女儿来了。”赵老太的儿子、媳妇热情地把辛阿姨迎进门,让她先坐下休息会儿。桌子上是准备好的葡萄、无花果等时令水果。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