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先生]韩美林:艺术,必须有民族性(3)

2017-08-22 09:03:34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一路上遇见的剪纸、年画、佛像、泥塑、草编……样样都能在他作品中找到踪迹。韩美林说,广袤的土地就是自己不竭的创作源泉。天天唱一条大河,郭兰英的别人怎么都仿不了。艺术家创作的时候,随心所欲,构思游动就写出旋律来。画画也是,脑子里面游动,跟旋律一样。一个民间的东西,一个古代的东西,都是没有条条框框,没有什么限制。

记者:您的意思,民间跟远古的东西,特别接近艺术的本质?

韩美林:对。这是没有“法”的,这是艺术规律。“三面五调,七法八发”,学出来是一个匠人。

向着民间,向着远古。上世纪80年代,贺兰山峭壁上祖先凿刻的朴拙图案,让韩美林震惊于这种“古老的现代美”。“我发现的贺兰山岩画,顿悟。我寻寻觅觅的十字路口,想着从这里出发。他让我有一个转折点,我必须走中国的道路。世界任何东西都可以全球化,唯一艺术全球化就完了,一辈子走不出去。必须有民族性。”

如果说岩画笃定了韩美林向中国传统文化问道的信心,“天书”则让他找到了传道的方法。韩美林艺术馆中有一幅3层楼高的作品,浓淡相间、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一个个字非字、画非画的象形符号——这就是《天书》的一部分。2006年《天书》完成,收录了他三四十年间搜集的几万个古汉字。虽然这些字的意义已湮没于历史,但神韵中对中华古文化的提炼却撼人心魄。

韩美林说,当时搜集金文、甲骨文、陶器里一些不认识的字,古文字学家不要,我要。简略,没有负担,没有条条框框,古老的东西完全可以复活。

记者手记:

韩美林先生爱画动物,尤爱画马,戏称“马瘾上来,拦也拦不住”。他笔下的马,线条朴拙,姿态奔逸,身形丰满却不失风骨。他说他喜欢马的精神,因为马的一生,是站着的,站着吃、站着睡,绝对不下跪。11岁时,他送哥哥参军。部队转移安置伤员后,受伤的马无从带走,只得枪毙。一时间,马哭、饲养员哭、战士哭,那场面成了他毕生心中难平的痛处。他的《骏马图》,题上了李贺这几句诗:“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到今天为止,系列报道《先生》第二季全部播出。12位先生宛如12座灯塔,他们用一生的鞠躬尽瘁成就灯塔的高度,更用毕生的修为各自照亮一方山河。纪录先生,不仅为镌刻他们成就的丰碑,留存一份珍贵的历史文本,更为溯本追源,刻画他们遗世独立的人格与修养、风骨与风度、传承与担当,以为后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所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