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走出去”也要“走回来”上市公司境外投资渐趋理性

2017-08-22 07:17:2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据新华社上海8月20日电(记者何欣荣)三元股份联手复星集团收购法国健康食品公司St-Hubert,南钢股份控股股东收购德国汽车轻量化企业Koller,海能达收购加拿大卫星技术公司诺赛特……近期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一系列境外投资方案,显示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渐趋理性。

境外投资并购,是近两年中国经济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金额达2210亿美元,几乎是2015年的3.5倍。其中不乏盲目、跟风、追热点等非理性现象,部分并购甚至存在转移资产的嫌疑。

针对这一现象,从去年底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管局、商务部等部门就海外投资与跨境并购的监管频频发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限制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境外投资。

政府的强化监管正在收到成效。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72亿美元,同比下降44.3%。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同比分别下降81.2%和79.1%,仅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2%和1%。

作为境外投资最活跃的主体之一,A股上市公司近期披露的一系列投资方案,也显示出境外投资正从非理性向理性,从“大规模”向“高水平”转变。

——动辄上百亿元的大型境外投资案明显减少。统计显示,今年A股上市公司大多数的境外投资金额低于10亿美元,几亿甚至几千万美元的投资明显增多,占比达70%以上。

——多数境外投资瞄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产能合作。以南京钢铁对德国Koller的收购为例,Koller虽然体量不算大,但在汽车轻量化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是大众、宝马等多家企业的合作伙伴。

——“走出去”也要“走回来”。消费升级是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很多投资并购案,虽然标的在国外,但瞄准的却是国内庞大的内需市场。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认为,针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一方面研究完善海外投资新的监管审批办法和机制,对于禁止的和限制的可以纳入到负面清单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对支持鼓励类的项目,主管部门有责任继续提供必要的便利化服务和政策支持,提醒企业树立风险意识,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