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朱立宏:一年接诊病人3.5万人次(3)

2017-08-22 06:46:3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超级劳模”

的三味催化剂

杨京

“超级劳模”究竟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不妨用冶炼业打个比方。

要炼出好钢,必然需要足够优质的原材料。朱立宏医生多年从业积累下的医术,就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矿石”。炼钢不仅需要矿石和高温,恰当的催化剂也必不可少,甚至是引发质变的关键所在。在朱医生成为“超级劳模”的过程中,第一样“催化剂”,乃是敬业。

对朱大夫来说,敬业不仅仅意味着按时按量、药到病除,更意味着在工作中尽可能地付出,甚至“压榨”自己的休息时间,上班越来越早,下班越来越晚就是明证。

第二样“催化剂”,兴趣。

能对高强度的工作甘之如饴,正如朱医生所说,“干自己喜爱的事并不感到累”。对工作的强烈兴趣,让他把为患者解除病痛当作乐趣,更是他不停钻研和吸收新知识,力求精益求精的动力所在。

第三样“催化剂”,同理心。

朱医生主动延长接诊时间,甚至放弃周末休息,考虑的是患者平时请假不便,为他们方便就诊创造机会。他的付出,无疑赢得了患者的理解。而对这份理解,他又愈发报以珍视。医患关系就是在以心换心的互动中和谐起来。

虽然“超级劳模”的故事并非可以简单复制,但朱医生身上的敬业精神,特别是对病人利益的看重,依然值得广大医务人员,乃至各行各业学习。

一切为了病人的方便

很多人不解,朱立宏一天看这么多病人,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为什么不限号?

朱立宏解释,曾经也限过,一上午限30个号。但不少病人远道慕名而来,不忍拒绝,只好一加再加。限号坚持不到两个月,只得作罢,这下不得了,一天最多看了160多个病人,还不包括中途要给另外约50个病人扎针灸。

对于门诊限号,病人们也不答应。因女儿湿疹闹得厉害,家住南湖的王阿姨在邻居建议下,准备找朱立宏看看。担心挂不上号,她提前一天住到汉口亲戚家。次日到了医院,她放心了——朱立宏的号随到随有。

和王阿姨一样,从荆州坐动车赶来的曹先生向记者坦言,正因为朱主任门诊不限号,像他这样外地来的患者才能看上病。

周末是上班族看病的好时机,病人来得最多,他便主动坚持周末两天不休,并把门诊时间进一步提前到7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