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接地气凝人气扬正气

2017-08-21 08:11:3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新村社区为民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 孙伟

骤雨初歇,天光放晴。地处安宁市金方街道办事处的昆钢片区在晨曦中显现生机和活力。清爽干净的街道上车来车往,出行的人们步履匆匆。红绿灯下、斑马线前,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致: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行人过马路不闯红灯……

鸟语花香的新村社区小广场上聚集着不少晨练的居民,几位身穿淡绿色马甲的保洁员在周边打扫卫生。67岁的社区居民、昆钢退休职工杨永林告诉记者,“以前这里脏乱差,现在变得净洁美。”他的话音刚落,便引来身旁居民的一片附和声。大家由衷感慨,近年来,特别是自安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新村社区发生了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可喜变化,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接地气——

从“六多社区”到“五心社区”

“当时我们并不乐意,新区社区刚成立,只有10来个工作人员,怎么可能管理服务好那么多退休工人?”回想当年的情形,杨永林和很多昆钢退休工人一样,表露出极大的担心。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对刚成立的新村社区而言,同样面临着难题和挑战。据当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居住在新村社区的4500余名昆钢退休职工中,80岁以上老人138人,久病卧床、瘫痪、双目失明49人,伤残1—10级的216人,伤残军人7人,精神病人15人,独居老人258人,空巢家庭356户,380余人属特困弱势群体……

当时大家心里很清楚,这里曾一度是安宁市有名的“六多”区域:居住人口多、老旧小区多、老龄人口多、困难群体多、矛盾纠纷多、群众诉求多,加之“环境脏、治安乱、服务差、管理弱、党群散”,各项工作年年排名倒数第一。改变现状,难度之大、问题之多,谈何容易!

这年4月,有着34年党龄、在昆钢集团政工岗位上干了30多年的陈桂仙来到新村社区,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区工作站站长。彼时,陈桂仙已54岁。对于曾担任过昆钢退管处新村退管站站长的她来说,这个岗位“最接地气”,她既了解企业,更了解企业的退休职工和居住在新村社区的居民。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新村成为和谐美好的一流社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