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利当代人 为子孙谋

2017-08-20 06:11:1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从堪称“北方荒漠绿色奇迹”的塞罕坝林场到率先划定9类生态红线保护区的江苏盐城,从“善于发现环保中商机”的宝武集团到“一草两用、化废为肥”的泉林集团……连日来,本报刊发了一系列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典型报道。5年来的绿色实践,不仅印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时代论断,更凸显了“利在当代、荫泽后世”的绿色要义。

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是绿色发展指数的三大一级指标之一。毋庸讳言,这曾经是我们的痛点。湖南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自然环境优越,盛产优质稻米,同时也是“有色金属之乡”,采矿、冶炼企业众多。以前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遗留下很多历史问题,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最让公众揪心的就是曾经的镉大米。如今,镉大米早已不见,土壤重金属治理也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按照国际经验,彻底根除重金属污染还需要相当时日和更多成本。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守住山清、天蓝、水净、地洁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空间,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塞罕坝林场就是最好的例证,从“一棵松”的生命奇迹到万亩林的绿色长城,从一行人的艰难探索到三代人的持之以恒,在茫茫荒漠创造出了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印证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训。

经济增长绿化度是绿色发展指数的另一大指标。绿色发展就是要尊重自然,合理规划经济发展模式。仅以农业来看,据科学考证,东北黑土地每形成1厘米土层需要200年到400年,而我国东北黑土层一般在60至100厘米之间,需要几万年的时间才能养育出如此沃土。因此,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发展绿色产业、让疲惫的土地喘口气,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就是为子孙的饭碗谋长远。

正如此前本报报道所揭示的,绿色发展方式是科技革命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绿色生活方式反过来驱动绿色产业,可形成很多新的增长点。如今,绿色发展已由末端治理走向全程控制,从生产绿色化扩展到消费绿色化。追求绿色发展已变成时代使命,追求绿色生活则成为国民风尚。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要着眼于未来,将视野放远些。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已进入中国人的梦想。经济发展的绿色变革是一个吐故纳新、以新应新的过程,要求善于制定和运用推进绿色发展的系统性方案。不仅要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发展问题和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要着眼于永续发展和人类的长远诉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