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让利于民破解城中村拆迁难(2)

2017-08-19 08:11:4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不能就拆迁而拆迁,要高度重视百姓的合理诉求,尽可能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绝不能再造成新矛盾。”东港区委书记王世波明确要求。

日照街道小岭南头村,就是一个让人头疼的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村民多次穿着黄马甲集体上访。启动拆迁后,村里下发征求意见书,全村2700余人仅收回40多份;第一次户代表大会,只有不到100人到场。过去曾多次启动拆迁未果,难道这次又要泡汤?“村民不关心,说明我们工作没做到家。”村党支部书记贺培绪不计其数地召集有关人员开会,不厌其烦地向村民演算解释安置补偿方案,渐渐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去年4月30日,是该村签订拆迁协议的日子。按照方案,凡在规定时间签协议的,都可享受优惠政策。截至傍晚,98%的村民签了协议。“要让村民一户不落的享受最好的政策。”本着这一原则,当晚10点,在村两委院内的小圆桌旁,就其中一户具有代表性的异型房问题,区领导召集村两委成员开会。最终,一份尊重历史及各方诉求的方案顺利通过,也为其他村民房屋的认定提供了蓝本。零点前,剩余村民全部签订了协议。

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的政策,加上细致入微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拆迁进程。“过去是叫村民拆,村民不愿意拆。现在我们一入村,村民主动问什么时候拆。”东港区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芳叶说。

推倒了村庄间的“篱笆墙”,立起了城市更新的大格局。完成拆迁的38个城中村,为19条断头路、卡脖子路的打通,以及7处规划学校、28条规划道路、16块绿地的建设腾空了场地。安置区建成后,东港区还将同步推进村居集体经济体制和社区管理方式改革,统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尽快实现“村民变市民、集体经济变股份制经济、村庄变社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