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向创新科技要安全要效益

2017-08-18 08:27:1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王彦

1990年,家庭贫困的霍守峰只身来到七台河,成为铁东煤矿二采区一名采煤机维修工人,时年20岁。千尺井下,如无底黑洞。“下井一身油,升井一身泥”。霍守峰无惧苦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一年后已是二采区采煤机维修拿得起、放得下、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2008年8月,由于工作出色,霍守峰调任向阳煤矿十井安全副井长。当时的十井安全欠账多。霍守峰严抓细管,率先垂范,令十井安全面貌彻底改观。2009年11月,组织上对他委以重任,再次调任新富煤矿十六井任生产副井长,主管整个采区的安全生产。

霍守峰勇于改革创新,向科技要安全,向科技要效益。2009年,新富煤矿全面进入98号煤层开采,工作面走“上坡路”,产量却走“下坡路”。原因是顶板维护难度特别大,生产方式与支护方法不相适应,尤其是十六井的月产量始终徘徊在三四千吨左右,磕手碰脚事故时有发生。霍守峰坚决要改变十六井在支护上的短板。通过一项又一项的技术论证,他提出在新富煤矿上柔性掩护支架的设想。经进一步论证,最后决定在新富煤矿十六井98#煤层实施。刚接触柔性掩护支架时,工人对新技术不适应,曾发生两次甩架尾伤人事故。霍守峰从架后充填垫层防止顶板垮落冲击架子的技术难题入手,逐一解决工作面空间小,加打一排1.5米间距的抢柱,形成一顶一横的支护方式。链接架子的钢丝绳接头,防止抽签的插接技术,在下货口设置了自动喷雾,达到了降尘的最佳效果。工作面注水后,工作面下货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霍守峰把工作面坡度由原来的40~ 45度的自动滑下,改为32~35度之间铺设搪瓷溜槽下货,让煤从搪瓷溜槽往下滑。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下货难的问题,还有效防止了飞煤矸伤人事故的发生。由于柔性掩护支架和煤帮之间的空间小,造成打眼困难,影响出煤,霍守峰就对打眼和放炮工艺进行改革,改过去的一米钎顺帮打眼为两米钎从下往上打眼,同时对放炮工艺进行了改进,工作面采用两刀、分刀打眼放炮的循环开帮的方式,收到了产量高、火药消耗低的双重效果。霍守峰每月入井30多次,手把手对工人进行操作指导,帮助大家提高操作技能。

在霍守峰的努力下,到2016年,柔性掩护支架已经在十六井成功应用了8年。不仅解决了原有开采方法坑耗高、安全事故多、回采率低等问题,而且使十六井的月产量提高到八千至一万吨以上,打破了柔性支护只适用于破碎顶板的惯性思维,获得了龙煤公司科技成果奖。

担任行政领导以后,霍守峰几乎天天下井,最多时达30多次。抓隐患闭合整改、抓措施落实、抓现场兑规作业、抓质量标准化工作,时时事事亲力亲为。同时注重内部挖潜,全力回收废旧设备材料、修旧利废等。在技改上大做文章,亲自设计并制作通车门连锁装置、暖风炉出渣机、液压压力机等设施设备,既节约了成本又减少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在龙煤集团大力倡导创新创效的大背景下,他于2016年在十六井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霍守峰创新创效工作室”,年修旧利废节约成本40余万元。

(该典型人物由省总工会选树)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