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三下乡”大学生为缺水村庄建坝“解渴”

2017-08-18 06:01:3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雨点密密地打在队员的后背上,狂风吼叫着,刮得队员们在雨中直打哆嗦,可他们仍将水泥紧紧护在身下。

就这样,11名年轻的大学生用原始的工具和一膀子力气,挖出了4200立方米的土石,浇筑了130立方米的混凝土。经过13天苦干,水坝终于落成了,东尚庄村1000亩庄稼地从此告别了经常喝不上水的日子。

村民们常说:“靠着这座坝,学生和我们心连心!”水坝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连心坝”。

“‘连心坝’是我人生中建的第一个工程。”王平易感慨。

7月22日,正是“连心坝”落成15周年的日子,毕业后各奔东西的伙伴们约好了在这一天重回“连心坝”。昔日坝上赤红的“连心坝”3个字早就因风吹日晒褪光了色,当年青涩的大学生脸上也多了风霜的印记。

“我们重新把字漆红,是对15年前的纪念,也是为了提醒自己要记着那股劲。”李昆鹏边刷漆边重复说,“要记着年轻时那种热火朝天的精气神!”

“团队是一体的,有决心就能干成事。”高磊回忆,“那时候领导、老乡和我们一起光着膀子在沟里干活,同吃同住。40摄氏度热成啥样?站着不动汗就湿得衣服贴背,别说再搬几十斤的大石头了。”

一起筑坝的经历,也为他们筑起了一道遇事百折不挠的“心堤”。

“筑坝给我们带来的收获是一辈子的。有很多事看着不可能完成,但当你坚定决心去完成的时候,再难的事也能成功,这种精神是我们一辈子的财富。”毕业后走上创业之路的徐明达说。

“以前没有坝,俺家一二十亩地浇一回得花个千把块钱,机井有时候还没水抽,现在用坝里水浇,不交水费,就掏个抽水油钱。”村里的一位大娘说。

听说队员们这次回乡看坝,当年参与建坝的泥瓦工拖着病体,激动地跟记者比划当年建坝的情景。

“每次村民给地里浇水都想起这帮学生,真出力了。”老支书曹学邦说,村里未来还打算增高坝顶、清淤泥、扩大库容,让“连心坝”能存更多的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