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法治“软环境”助力发展“硬实力”

2017-08-16 09:43:0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卢建宁 通讯员 梁丽明

“拆迁建设工程顺利吗?遇到什么法律方面的问题?”“要树立拆迁红线意识,坚决做到传统景观不减配、增设建筑控制高度、不破坏规划街区风貌特征和不破坏老南宁传统历史文化。”8月11日,南宁市兴宁区法院历史文化保护巡回法庭在高峰社区居委会召开拆迁建设法律咨询会,法官现场为拆迁建设工作人员讲解法律问题。这是该院特色司法服务县域经济的一个生动场景。

发展县域经济“硬实力”离不开法治“软环境”。在经济高速增长、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转型期,城建拆迁、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矛盾相对集中,对法治的需求空前强烈。面对各种新问题、新挑战,法院如何找准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点”?兴宁区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开展特色司法服务,以设立巡回法庭的形式,找准定位,精准发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扶持企业的“法律服务队”

兴宁区朝阳商圈被誉为“广西第一商圈”。自兴宁区开埠以来,商贾云集,经济繁荣。而今,随着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投资者更是纷至沓来。

3月3日,兴宁区法院“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障巡回法庭”在兴宁区工商联正式挂牌成立。这个巡回法庭的成立,正式开启了该院加强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平等保护产权工作。据统计,成立至今,巡回法庭审结案件155件,进企业开展法律知识讲座1次,与辖区企业管理者召开联席会议3次,向辖区企业提出司法建议2次。

在执行工作中,巡回法庭充分利用司法重整制度,一方面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考虑被执行企业的生存,对经营暂时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司法保护,让一批企业通过重整获得新生。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最近一起涉农执行案件中,法官专门制定针对涉案公司的执行重整方案,成功引入第三方投资,确定监控体制,确保法院与申请执行人能够持续、及时、准确地了解生产状况,基本实现了对该企业的初步挽救。

守护青山绿水的“法律卫士”

进入兴宁区三塘镇,只见连绵起伏的丘陵覆盖着五彩斑斓的花卉苗木,一路鲜花烂漫、美不胜收,“十里花卉长廊”由此得名。兴宁区以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为重点,推动“十里花卉长廊”片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积极打造现代都市生态田园新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