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震出的AI焦虑

2017-08-16 06:52:1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九寨沟地震后,我在认真思考这件事:一个孩子该拥有什么能力,10年后,在被AI包裹的世界里,不沦为“无用阶层”。

李开复在书里提到:1921年,美国记者问获得诺奖的爱因斯坦,人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接着,他说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不知情绪为何物的阿尔法狗能赢李世石的围棋,却读不懂他脸上的细微表情。机器人需要读几百万张自行车图后,才能识别自行车,而一两岁的孩子,只需看一次就能识别全世界的自行车。坐在电影院里的机器人怎么懂得《二十二》是部好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是烂片……人类的套路也很深。

无情无义无心无肺的AI同学,运算速度惊人,可在理解力、感知、情绪问题上瞬间无力。

至于哲学、宗教、美学……这些看起来没用的东西,机器人似乎更难抵达。模拟有1000亿个神经元的人脑,“像人一样思考”,目前只能是科幻吧。

晚上,补习班门口,有人发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我绕着走,孩子总是迎上去接广告单。她说:“这样能让发广告的人早点儿回家。”这句话闪电一般击中了我,困惑很久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有这样“心”的人类,是有再强大“芯”的机器人都不能比拟的。AI,不是爱。

事实上,我可爱的同事从九寨沟地震灾区发回来的报道,是最聪明的机器人也写不出来的。跑掉的黑球鞋、只写了一个菜名的点菜单、地震发生时尚未烤熟的挂在烧烤架上的羊腿……这些文字是有温度的。“跑”“飞跑”“欢脱地跑”……冷冷的机器人哪里懂文字的层次感、细腻感。如此看来,我似乎也不会失业。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