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修老屋就是修人心

2017-08-16 05:21:1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叶毛娣与孙女在一起。张潇文摄/光明图片

在横樟村,修葺一新的包氏宗祠内挂着南宋陈亮题写的匾额。张潇文摄/光明图片

在横樟村一栋正在修缮的老屋中,木匠正在刨木材。张潇文摄/光明图片

在横樟村,一位84岁的老人在休息,她的老屋正被修缮。张潇文摄/光明图片

她,矮小,黝黑,精瘦。

和许多村民一样,86岁的叶毛娣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横樟村的百年老宅中,喜欢在宽敞的烟火堂前乘凉午休。结婚、生子、年华老去,自家老屋默默见证了她生命的重要节点。然而就在一年前,叶毛娣所居住的老屋尚是一栋木质腐朽近40%、几近倾颓的危房。使老人的家旧貌换新颜的,是正在浙江省松阳县全面开展的“拯救老屋行动”。

自2016年以来,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提供的专项资金支持下,松阳县上百栋私人所有、文物保护级别较低的老屋得到了修缮。随着“拯救老屋行动”的开展,老户主们逐步向老屋回迁,年轻人返乡者渐增,投资者们也开始把目光投向这里。黛瓦下露出的笑颜、老屋中飘出的阵阵烟火都宣告着:这个民风淳朴的地方生机仍在、活力仍在、人情仍在。“拯救老屋行动”修好的不单是那些山坳里的房子,更有因老屋而联结在一起的人心。

同一屋檐下,以心换心

修缮老屋,采取房主自愿申报,基金会和申报人各出一半资金的方式进行。于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了。松阳老屋面积较大,一栋房子往往分属多户人家,因而修复每栋房子都需要取得生活在其中的多个家庭的一致赞成,并共同商讨每户在修缮过程中出资出力的分配方案——而这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塘后村31号老宅的产权由4户人家共有,但其中一户低保家庭因承担不起均摊费用而一度反对修缮。主要申报人江万清与户主们不断沟通协商,历经两个月终于达成一致:给予经济困难者更多包容和理解,由相对富裕的家庭承担大部分费用,各尽所能修好老屋。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