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维护和平,中国蓝盔有实力

2017-08-15 16:39:46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8月14日,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组织官兵开展扫雷训练本报记者张晓祺摄

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营区内的“蓝桶”模型。“蓝线”是联合国为促成黎以和平,在两国边境划定的一条长约121公里的临时分界线。架设在崇山峻岭间的“蓝桶”,是标注黎以边境的“和平坐标”。本报记者张晓祺摄

踏上黎巴嫩的土地,我们竟有些“恍惚”了——这里分明就是地中海畔一处美丽的度假胜地,又怎会成为外界眼中的“中东火药桶”?

然而,随着汽车从贝鲁特机场一路向南行驶,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致,逐渐让黎巴嫩的面孔清晰起来——

蔚蓝的地中海沿岸,印有政治人物头像的宣传牌随处可见,红白相间的黎政府军关卡沿路设置,被11年前黎以战争摧残过的房屋依稀可见……

是的,这里就是黎巴嫩。这里是美丽的,但眼前的美丽却是脆弱的。

“看上去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指挥长黄云在途中告诉我们,黎巴嫩境内党派林立、冲突不断,活跃着10余支宗教力量,交织着东西方多元文化,社会环境非常复杂。

我们来到中国维和部队营区的两天时间里,不时听到附近村庄传来阵阵枪声。黄云解释说,这是真主党正在为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战死的成员举行悼念活动,“在这里听到枪声不是什么稀罕事,高兴了就朝天鸣枪,不高兴也要开两枪”。

抵达中国维和部队营区的第二天,我们随多功能分队扫雷组官兵,赴“蓝线”执行安全通道维护任务。

出发前,我们被告知不能携带摄影器材,因为以色列方面对此比较敏感。在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任务将于8月31日到期的背景下,“蓝线”局势在微妙中保持着脆弱的平衡。

“蓝线”是联合国为促成黎以和平,在两国边境划定的一条长约121公里的临时分界线。架设在崇山峻岭间的一个个“蓝桶”,成为标注黎以关系的“和平坐标”。

相关报道:

    关闭